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榜样引领时代,典范激励成长。一部改革开放40年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先锋人物成长史,他们或勇立潮头,或敢于创新,或默默坚守,他们的崇高品质令人感动,他们的责任担当令人敬佩。他们是可敬可佩的人民教师,以自己的精彩讲述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发展。

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闪闪发光

发布时间:2018-07-04 作者:通讯员 冯 旭 本报记者 黄 浩 来源:中国教师报

前不久,湖北省蕲春县向桥乡童咀村年过六旬的村民张水登兴冲冲赶到向桥乡白水中学,紧紧握着校长何欢的手:“何校长,向您报喜啦,我孙子张伟杰参加考试,得了全国第一名,感谢白水中学的关心和培养啊!”

张伟杰曾经就读的白水中学地处国家级贫困县蕲春县山区,这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多年前,学校教学质量差,经常徘徊于全县综合评价倒数前三名,以致初三毕业年级被撤并,学校整体也列入撤并规划中。在当地老百姓心里,这是一所没有希望的学校,即使不撤并,也没人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悄然启动……从濒临撤并到位居全县前茅,学校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而校长何欢,是这场变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走!到乡村去当教师

时间回溯到12年前。那时,刚刚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的何欢,面临着自己人生新的选择。

这一年,国家决定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该计划旨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正是在那一年,何欢与湖北省2000多名毕业生作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加入乡村教师队伍。

何欢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这场理念创新的培训倡导“舞台教育理论”,让何欢感受尤为深刻,“每一个人都是培训的主角,培训的舞台是人人的舞台,台上台下都是主角”,深受触动的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也写下这样的话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乡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己和乡村孩子的精彩人生。”

作为大学毕业生,何欢和几位年轻教师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

那时的白水中学,宿舍年久失修,道路一片泥泞,操场长满野草,一个篮球架孤零零地歪在草丛里,锈迹斑斑。何欢被安排与几位老师挤在一间宿舍里,上个厕所都要去很远的地方;别说互联网,连水电都不能保证长通。

“就凭我们,能行吗?”比客观环境更糟糕的是教师们对未来的悲观与不自信。

“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角,也是自己教育人生的主角。改变未来,首先从自己做起。”开学前,何欢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户口从省城武汉迁到白水中学。开学后,他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兼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工作任务繁重,何欢干脆住在了学校。每一个周末,何欢不是在家访,就是在去家访的路上。

“不论如何,要尽量把书教好!”这是何欢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短短两年时间,何欢在工作上取得了飞跃进步:在全县数学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数学专业杂志发表,获得“蕲春县青年岗位能手”“蕲春县优秀教师”等称号。

2008年,何欢被提拔为白水中学副校长。5年后,何欢被提拔为白水中学校长。上任之初,许多人对他不抱希望:白水中学是不可能办好的,要老师没老师,要学生没学生,要条件没条件。甚至有关心他的领导和老师说:“你把学校先维持下去就不错了。”

但何欢心里有自己的主意:一定要把白水中学办成乡亲们满意的学校!他主动到县教育局请缨:如果办不好学校,3年后把我校长的职务撤了!

“孩子交给白水中学,您放心”

作为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白水中学留守学生占到70%。孩子们普遍缺少父母的关爱,自卑且自闭。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树立信心,何欢制订了详细的家访计划,带领教师们一次又一次去家访。“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他们都能从容地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何欢一直记得一个叫占习敏的学生。

占习敏的父亲在他尚未出生时就已离世,母亲在他两岁时改嫁,他自小被一位70多岁的远房亲戚收养,家庭很不宽裕。

家访回来后,何欢马上拿出3000元送到占习敏家里。此后数年,何欢通过网络累计为占习敏捐款达3万多元,一直供他大学毕业。更重要的是,何欢经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占习敏,相信自己就能引领未来。在何欢的鼓励下,占习敏大学毕业后,现在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命运在改变。作为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何欢考虑的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更多人的命运。2001年,国家启动新课改,在一些人对新课改持观望态度的时候,何欢在课堂上开始了新的尝试——基于“发现·实现·呈现”的小组探究,不断培养学生勇于发现、乐于实现、善于呈现的能力……几年下来,学生的胆子明显变大了,在课堂上变得敢说、能说。

“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的成绩自然有了大幅度提升。”何欢坦言。

2013年暑假,何欢来到学生张伟杰家里。何欢当着学校老师和乡亲们的面,郑重地对张伟杰的爷爷说:“孩子交给白水中学,请您放心,一定会交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卷!”

3年后,何欢兑现了承诺。2016年中考,在当年只有59名毕业生的情况下,张伟杰与同届的三名学生以高分考入黄冈中学。此外,还有11名学生被湖北省示范中学蕲春一中录取,创造了学校办学史上的奇迹。几年的时间,白水中学已有6名学生考入黄冈中学,30多名学生考入蕲春一中,90%以上的农家子弟考入高中学校深造。

“我就是要证明一个道理,只要努力付出,我们都能成为闪闪发光的主角。一名老师是这样,一个孩子是这样,一所学校也是这样。” 何欢说。

“不能把乡村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

乡村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像样的功能教室,没有精彩的校本课程。

过去,孩子们除了上课,几乎没有别的活动。

“学校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舞台,城里学校有的,我们乡村学校也要有。”经过长期的策划,何欢在学校推出了《我是小主人》《我有大舞台》《我们在一起》等一系列校本课程,校园导游、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文艺会演、体育节等陆续上演。在他的主导下,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足球、篮球、电子琴、空竹、舞蹈、无人机、3D打印机等十多个兴趣小组。孩子们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一头扎进去,体验成长的快乐。

所有活动,只要何欢在学校就一定亲自参加。每当学校召开家长会、开展活动,都是孩子们具体操办;学校的运动会、文艺会演等活动,几乎是人人参加。“不能把乡村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何欢认为,“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比考入大学更成功的,是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师。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太开心了!以前的我不擅长运动,怕影响团队成绩,从来没有参加过。”来自县城中学的支教老师张庆军,参加了排球比赛后激动地说。

不仅鼓励所有教师参加学校活动,只要有学习机会,何欢就一定会竭尽全力把教师派出去学习。他还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加强自身学习和研究,提升专业素养。近年来,先后有5名教师在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100多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一个人,把自己站立的地方当成舞台,就成为了自己的主角;一所学校,为每个人都搭建了舞台,于是人人都成为了自己的主角,台上台下都成为了主角。

未来,会有更多奇迹

在改革中前行,在改革中找到初心,在改革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受人尊敬,这让我找到了职业幸福的所在。”何欢还记得,几年前学校濒临撤并边缘,每每走到街上,总听到附近老百姓的埋怨声。但如今不一样了,当校长5年来,学校人数从300人涨到现在的1200多人……只要上街,他总是受到乡亲们的格外尊重。

现在白水中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恶臭的污水池塘被填埋,修建为崭新的篮球场;破旧的房舍被拆除,重建为牢固坚实的教学楼;开山辟土,老旧的教学楼被修葺一新,焕发生机,校园充满着青春活力,孩子们有了更大的成长舞台。

在学校的山坡上,茂盛的小叶植物种在一起,拼成了大大的6个字“发现·实现·呈现”,这是学校倡导师生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素养。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发现力、实现力和呈现力,白水中学建设了全县最先进的“未来教室”。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体验3D打印机、无人机、编程机器人、载人机器人、空气质量测试仪、电子天文望远镜等现代科技。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可以随着音乐舞蹈的阿尔法机器人,欢呼雀跃;第一次体验VR设备,不停感叹“太神奇了,看海洋世界,感觉鲨鱼就在身边游动一样”。兴趣小组的学生还用3D打印机打印了一个模型送给自己的爸妈。

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何欢充满了希望。他正在构思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让孩子们读100首田园诗,画100幅田园艺术画,做100个探究实验……

他在这里过得安心。2015年,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何欢的“幸福感”更强了。

“以前压力很大,刚结婚时买房还房贷很吃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压力了。”何欢说,这项政策还吸引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报考乡村学校,最近两年白水中学每年的教师报考人数都超过900。

这些年,何欢的名气大了,可是在他看来,所有这些关注都比不上一位家长的话——家住向桥乡黄土村二组的学生家长宋保有说:“多亏了何欢校长,是他改变了白水中学历史,是他创造了白水中学办学历史上的奇迹!”

这位“创造了白水中学办学历史上的奇迹”的何欢,最近刚刚荣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未来,人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奇迹上演。而这一切,从何欢放弃都市伸来的橄榄枝,下定决心在白水中学扎根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04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