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程观察·任学宝 ③

“大教研”意识促教研范式转型

发布时间:2018-08-22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研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在课程实施以及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特别是教师培训、发展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浙江省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各级教研部门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质量评价、教师成长”积极探索,破解教育教学难题,为核心素养的落地和课改的深化提供了专业支持。

教研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聚焦点和着力点,组织基于解决核心素养落实疑难问题的研训和专题研究,增强教师“大教研”意识,摒弃了教研初期只重视学科、忽视课程与教学整体研究的不足,克服了改革初期过度关注课程整体研究、忽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缺陷。新形势下的教研以课程教学评价整体研究为指导思想、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为实践反思,构建了“大教研”新模式。

教研主题的改变推动教研对象不断下移,从关注教师视角到关注学生视角,教研工作更加注重实践。三级教研体制的不断完善也让更多一线教师能够参与到教学研究和创新实验中来。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学生是教研的重要对象,在达成这一共识的基础上,教研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跨学科、跨学段教研兴起,教师通过专题研究组和攻坚小组方式对改革过程中的难题进行研究。省教研室也成立了精准教学专题研究组,对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真正学习等进行研究。

为了使教研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落地,需要教研范式的转型,尤其要在教研机制建设、教研方向和重点的确定、教研方式和教研服务对象的选择等方面优化和创新。

加强教研机构专业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更重视教研机构的作用,发挥教研工作的整体效能,例如要制定省、市、县教研机构设置、工作机制、工作职责、政府保障等方面的规范。另一方面,教研机构要更加重视自身建设,建立教研业务垂直管理机制,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机制,探索由上一级教研机构管理的架构,进一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提高基层教研机构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

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学。如何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人工智能如何增强教育,这些都将成为教研的重要主题。随着学习科学的不断完善以及脑科学的支持,对学的研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主题。

因此,教研既需要关注教师的教,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教研的主要工作转向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统一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研重视经验与实证的整合。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精准学科教学和学科教研,是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一环。随着教研工作的推进,经验与实证的融合度不断提升,基于经验与实证结合的“扬长避短”的教研方式将成为教研员自我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

构建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支持系统。以传播先进理念,营造良好改革氛围为基本要求;以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的研究和指导为关键;以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为核心抓手,让教师对素养为本的导向从认同走向理解,再走向实践并能创新性实践;以基于核心素养的未来教研系统转型升级为重点攻关项目。

倡导多元、自由、开放的教研活动新模式。一是积极采用预判-行动-反思式的教研形式,鼓励教师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以问题开始研训,以研训促进问题解决,以问题解决引发新的思考,努力挖掘“草根式”改革经验。二是搭建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囊括高校、行政、教研、校长、教师等人员,合作攻关改革难题。单纯的学科教研容易走向片面和刻板,而单纯的综合教研属于理念,与实践存在“两张皮”,只有综合教研与学科教研协同发展、互相促进才能提升教研品质。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报》2018年08月22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