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善用教学“留白”

发布时间:2018-08-22 作者:洪合林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用艺术创作中的“留白”,灵活把握教学节奏,既可减少教师掌控太满给学生造成的压抑感,又让课堂疏密有度;教师也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艺术性,让学生活学、乐学、会学,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

留出合理时间,让学生自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的时间,同时也要充分合理分配学的时间,让教与学相融。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反映出教师往往注重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教师只有深入关注课堂的生成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差异时,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时间的合理配置,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让学生回归课本读一读,围绕主题议一议,都是有意调控教学节奏,合理调节教与学的进度,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备课时,要明晰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堂始终围绕中心,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我都讲了你还不会”的现象反映出教师不敢放的心态,总是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而没有从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等方面进行深度准备与探讨。只有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内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师生才能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当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出现卡壳时,教师会很焦虑,不等学生表述清楚,马上就点其他学生回答。只有学生的回答是标准答案时,教师才会满意。殊不知,学生的卡壳是在进行紧张高效、充满智慧的思维风暴。当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想一想,并通过等待、鼓励和点拔,才会点燃学生心中的星星之火。

留出适当空间,让学生自由。语文教学中常常将有关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学生能从不同角色中亲身体会课文。学生进实验室动手操作比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说现象效果好得多。教师要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和小组合作建设,让学生积极投入,以生帮生、生教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伸展教学空间,减少课堂的扁平僵化。

好奇心和想象力需要在适度的空间中萌发,教师过度把控课堂会扼杀学生的自由想象,让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灌输。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感知结合优美语言,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作者所描述的美丽春景,由景生情,并把想象描述出来。在地理学科南北极方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地球”印象,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阵地,课外和校外的广阔空间能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例如,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外出旅游和研学旅行中,多留心观察山体部位和具体地区地形类型实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留出合适知识,让学生自知。课堂上,教师要钻透教材,选择灵活生动的教法,精讲精练,这样师生就会从知识点的“全覆盖”中脱出身来。同时,加强教材、知识的整合与二次开发,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有意将一些知识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举一反三。

语文学科主题单元式编排,单元内的课文基本是围绕一个主题相对“平行”发散安排。教师可以将单元内的核心课文进行精讲,然后有计划地将一些“平行”课文交给学生自学,以点带面,适当指导。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精讲,《风雨》《秋天》则交给学生,教师从“同”和“异”两方面加强比较和指导。

在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环节往往不好掌控,一些教师要么事先预设好标准答案,要么浅尝辄止。其实对于“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请说说你的想法做法”等,教师只要做好适当的预设、巧妙的点拔、恰当的点评,学生的思维会瞬间被激活,教学的亮点可能就在此时异彩纷呈。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大冶市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18年08月22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