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红歌”唱出爱国情

发布时间:2018-08-29 作者:王伟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学生德育,既包括日常的行为准则教育,也包括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简单的说教及奖优罚劣,也融合在音乐和美育教学中。小学音乐教材里,有许多爱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等,如何深刻挖掘这些“红歌”的写作背景,深入理解其深刻含义,并通过音乐的强大感染力起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是摆在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音乐课上,我既教唱过学生一些爱国歌曲,也带领他们欣赏和学习过一些民歌和中外名曲。我发现,学生们对“红歌”有着浓厚兴趣,其原因除了喜欢听革命历史故事及对歌曲背景兴趣浓厚外,学校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活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红歌”的故事性与背景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音乐课上,我们以聂耳的《卖报歌》、冼星海的《酸枣刺》和《共产儿童团歌》为例。《酸枣刺》是由寒克写的抗日童谣,经冼星海谱曲流传至今。它是《生产大合唱》中的选曲之一,歌曲情绪活泼天真、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革命历史歌曲,歌曲旋律抑扬顿挫,音调由弱到强,使全曲始终洋溢着革命的热情、进取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这些革命历史歌曲,让学生对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先辈们为了保卫祖国拿起武器及广大人民期盼光明的美好愿望有了深刻的理解。

“红歌”的音乐形象及音乐风格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保卫黄河》《救国军歌》《游击军》等歌曲是爱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在这些歌曲中,冼星海创造了各具特色的音乐形象,它们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有棱角的音乐风格,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学生们详细学习和了解了这些经典革命歌曲的产生背景、传唱过程及对抗战救亡的巨大促进作用,这些革命歌曲在当时广泛传唱,激励着广大青年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大潮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艺术和文化也可以救国。

“红歌”的艺术风格对学生起到陶冶作用。在五年级音乐课上,我带领学生欣赏了《长城谣》《红星歌》《映山红》《黄水谣》《卢沟谣》等经典革命歌曲,除了介绍动人的故事和感受歌曲艺术风格之外,学生们课后还利用图书、看电影和网络,了解和阅读了更多关于这些歌曲的介绍,并与父母讨论歌曲背后更多的革命历史故事,提高了爱国热情和音乐素养,也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在抒情优美的歌声中,在悲剧性和戏剧性矛盾展开的历史歌曲中,在雄壮铿锵或激昂悲壮的革命歌曲中,学生们通过感知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在理解歌词意义的同时,受到了民族大义的熏陶和庄严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操陶冶作用。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丽湖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8年08月29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