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把苦难当成玫瑰别在胸前
——第七届全国高校社长年会专题演讲
8月23日上午,第七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暨新青年领袖论坛在国家图书馆顺利举行,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邓亚萍莅临现场,为在座3000名全国各高校社团社长进行了主题演讲,并回答现场学生提问,受到广大同学的热情欢迎。
乒乓生涯——我个子矮,所以看所有球都是高的,人生亦如此
由于身高不够,当时的教练认为邓亚萍没有任何发展前途,也没有任何的培养前途,所以就不用把精力放在她身上,把邓亚萍了退出去。当时邓亚萍老师到了10岁的时候,她的父亲非常残酷告诉这样一个现实,摆在面前该怎么办呢?父亲告诉她,你服还是不服?如果你认,别人认为你没有任何机会,不可能拿世界冠军的话,从现在开始就不要打球,如果你认为你不服气,认为你自己还可以证明一下自己的时候,你再去试一试。虽然10岁的小亚萍还不是特别明白,但是她觉得好像还更愿意证明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具备这样一个乒乓运动员的素质,所以就继续选择了乒乓球。
但是从这个过程当中,既然自己选择了,无疑肯定训练是极其艰苦。第一个问题就是比别人跑的要快,别人调度自己的时候,一定能够跑得到位,所以说跑是第一位的,步伐要比别人快。第二个球要打得比别人快,因为球要打得比别人快的时候,才能制约对方来调动你,所以乒乓球是一个非常具有辩证法的运动项目,要互相要制约,互相被调动,这样一个斗智斗勇的项目,它是非常锻炼人的智力以及我们的毅力。所以从这一点来讲,通过艰苦训练,每天早晨要跑步,要负重的训练,10岁的时候负重30斤,可以想想穿着纱的背心,把胳膊露出来,腿上绑两个沙袋,一个沙袋是两斤半,全身负重下来是30斤。这种训练磨炼了坚强的意志。
一直到了13岁,河南省队邀请亚萍老师参与代表河南省队参加全国比赛,才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跟世界冠军,国家队的队员进行最高级别的比赛,结果就这样的一次比赛,一炮打响,把所有国家队的队员以及世界冠军统统都打败,当时在全国乒乓球界引起非常大的反响,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从哪儿来的,因为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高级别的比赛,全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但是不管怎么样,亚萍老师第一次证明了自己,在乒乓球运动生涯当中,自己还是具备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的素质。
但是对于亚萍老师来讲,同样有很多的例外,拿了全国冠军,原则上来讲应该是可以进国家队,但是因为很多,包括很多教练,包括国家队的教练,都认为这个小个子的邓亚萍只是蒙的,偶尔打了一次好球,不能说明自己真正具有这样的实力。所以在讨论是不是让她进国家队的时候,国家队的教练讨论过三次,前两次的时候大家都不同意,只有一个主教练同意,第三次讨论的时候,她的身材小,对付欧洲人,怎么能够对付了呢,张璇林老师就提出来,“你们认为她的身材是她的缺点,但是我认为是她的优点,因为她的身材矮,那么她看球什么时候都是高的。所以对于我打球来讲没有防守的概念,因为我不需要防,我认为所有球都是机会,我干吗不进攻。但是对于一个身材高的人来讲,他觉得什么球都可以过渡,这个球打起来很危险。亚萍老师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合这个故事,亚萍老师讲到,我们要看一个事物的本质,一定要看透,乒乓球最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体育界有一句话叫“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掌握乒乓球最重要的核心元素就是积极主动,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就解决了自身身高不足的问题。同时,亚萍老师将这段经历和大学生结合起来谈到,“大学的生涯亦如此,无论是何种院校都没有关系,大家都是在同样起跑线上,在人生道路上都有机会,你有你的长,我有我的长,大家一定要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出自己更大的作用。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因为这么一句话,我进到了国家队,而且事后不到半年时间,我取得了我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在89年。”
随后,就是大家熟知的“邓亚萍时代”,亚萍老师用自己的奋斗开始称霸整个乒乓球界,到最后退役,拿了18个世界冠军,囊括了2届4枚奥运会金牌,唯一一位连续8年世界女乒排名第一。可以这样讲,亚萍老师的运动生涯是非常辉煌的,但是付出了极其坚信的努力,一次、一次的证明自己,在运动生涯当中是有天赋的。但是亚萍老师同时指出,“任何一个天赋都跟辛勤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自己有一定的天赋,但是也离不开我的队友,我的交流,我身边的后勤保障人员对我的默默支持,还有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的男帮女的陪练,他们无私的奉献。我打球,我当时是为国家来打球,包括父亲教育我,也是只为中国打球。”
学路之路——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从拿奥运冠军,讲到后来退役,其实退役之前,亚萍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后不当乒乓球教练之外,自己还能做什么?当时亚萍老师觉得,觉得除了能当教练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本事跟其他人竞争,所以当时的危机感是非常强的,也就想到了要去不断完善自己,要去读书。
后来亚萍老师有幸参与到清华,到清华读书,当时她在清华读的是外语系,也是为了被中国奥运会到国际奥运会运动员委员会去任职,对她来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语言问题,在清华学习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首先要把语言关给过了。去清华的第一堂课,亚萍记得非常清楚,她没有办法跟大课,因为其他同学水平太高,她的水平太低,是清华里面最差的一个学生,我无法跟大课,当时给亚萍老师开一些小灶,补习了一些课程。提到这段记忆,亚萍老师说,“当时我的老师是清华外语系系主任,他给我上第一堂课,问我你现在英文是什么水平?我说英文是零。他问我会读会写吗?我说不会。他说那26个字母先试试,我凭自己的记忆所有大小字母都写上去,最后没有写全,这是我在清华第一堂课,是97年的11月。”
从这一点上来讲,亚萍老师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虽然从知识上来讲我比不上考进清华的这些学子,但她也给自己一个理由,其他人知识上更强,但是自己的经历,包括比赛,包括所吃的苦头,包括到全世界各地比赛,这样的一种见识,这些自己一定比别人要强。所以“我有我的长,你有你的长”。从现在开始去做别人擅长的事情,亚萍老师坚信一点任何事情从现在做都不晚,去学都不晚,当时的亚萍老师正值24岁,虽然24岁开始学英文有点晚,但是亚萍老师觉得,“24岁还可以学很多东西,那就开始艰辛的学习道路”。
本科读完以后,亚萍老师在英国诺丁汉完成我的硕士学位,当时主要研究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关系,用中国的体育来说明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谈到剑桥读博士学位,亚萍老师分享了一个片段:“这可以说也是源于一个片断,这个片断是98年刚刚到了剑桥去读语言,正好赶上剑桥的毕业典礼,很多学院的学生穿着博士的袍子,到礼堂参加毕业典礼。在国外对毕业典礼是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家长、朋友都会盛装出席,那一天我在那儿站了一个多小时,看所有的学生,是那样的一种自豪,那样一种快乐的表情,给我感触很深,就好比我走向领奖台的过程,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些学子们十几年的寒窗,在剑桥毕业,可以说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
但是从剑桥开始,对亚萍老师来讲又是一个激励,“我如果能够像他们在剑桥读书,在剑桥毕业,我当时想恐怕这辈子是没有机会了,是下辈子的事情。但是没有想到,读完本科、硕士以后,机会来了,而且自己又觉得有这样一种实力,虽然在读书之前有很多阻力,大家都劝我不要读博士学位,非常难,又作为一个名人,如果你读不下来怎么办?但是因为自己有了这样一个愿望,觉得这辈子能完成的事情,为什么不这辈子去做,所以说狠心下来去读了这么一个学位,用了5年的时间,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征求老萨的意见,他也说NO,你要回到你的国家,去为你的国家和人民工作。”
在剑桥,亚萍老师读的是经济学,研究奥林匹克品牌,无形的手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前进和发展,当时亚萍老师研究奥林匹克品牌的商业价值,用了五年时间,终于拿到剑桥的博士学位。从97年11月-2008年11月,也就是剑桥毕业典礼,整整11年的时间。但这11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对呀亚萍老师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知识基础。
在“求学之路”的总结中,亚萍老师讲到,“这是我的求学之路,可以说只要有一个梦想,机会牢牢的去抓住,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但是需要巨大的努力和付出。我从读本科,到读博士学位,11年的时间,从一开始进清华,我从来没有想到能够到剑桥读博士学位,但是我想只要你敢去想,脚踏实地的去做,我相信梦想的实现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性格即命运——把苦难当做玫瑰别在胸前
从一开始运动队拒之门外,到连续8年的世界女乒排名第一以及18个世界冠军。从开始正儿八经到小学里面读书读到二年级,到最后拿到剑桥的博士学位,以及到国际体育组织工作13年,大概30年时间,从运动员比赛到从事国际体育组织的工作,面对每一份新的挑战,亚萍老师强调,“首先要有自信,而且要善于解决困难的办法,困难本身是压不倒我们,但我们确实需要善于解决这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首先要了解困难的问题所在,我想跟大家讲就是要充满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从来不给自己“输”的理由!“亚萍老师在台上这样讲到,“这句话源自于我在乒乓球队,我们的训练条件,训练对手以及所有的保障,可以说在世界上是最。我就在想我什么都是最好的,我为什么能输给外国人,你要给我一个输的理由。所以从我们来讲,我们的训练条件,我们自己也不比别人笨,我们比别人更加刻苦,你说为什么我输给你呢?我相信跟各位一样,大家非常聪明,非常肯干,那为什么做不成呢?我觉得这需要给自己一个输的理由。”
亚萍老师非常认同一句名言,“把苦难当做玫瑰别在胸前”。提到这句话,亚萍老师讲到,“不要认为我遇到了困难就不行了,我遇到了挑战就无法面对,其实对于我们人生来讲,我们需要一道一道关去过,一个坎一个坎去迈,所以困难和挑战要积极面对,你躲是躲不掉的,把苦难当作玫瑰别在胸前,不把它当回事,你反正要过的,那不如积极的面带微笑的去过了它。”
搜索引擎——团队在夜里12点之前,从未离开过办公室
从运动生涯到求学之路,亚萍老师的演讲过渡到现在的工作:中国的搜索引擎。亚萍老师认为,“当今的世界,谁占领了搜索引擎,谁就占领了互联网技术的制高点。第二个谁抓住了搜索引擎,谁就抓住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第三个谁掌握了搜索引擎,谁就掌握了网络世界的入口。搜索引擎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力量,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是话语权,是一国信息技术实力和水平的展示。作为我们现在来讲,我们需要打造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搜索引擎,真正的提高我们中国在国际的话语权。”
提到“人民搜索”的战略定位,亚萍老师谈了以下四点:
1、打造与我国经济所相称的地位,今天的中国是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在搜索引擎技术上面有没有掌握领先地位?应该说还没有,所以说我们要打造中国互联网的地位。
2、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
3、维护网络主权,争夺质问权。亚萍老师深入讲到,“我去年9月底上任以后,先后拜访一些机构,包括一些业内的牛人,当时大家都跟我提到,中国在国际互联网行业当中,在一些组织里,特别是制定游戏规则,制定标准的组织里头,我们中国人的声音太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来提高中国人的话语权,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精英,也应该肩负起这样一种责任,因为90后因为是要看你们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即刻搜索。“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一下我们的时间脉络。在2010年5月31号公司成立,6月20号测试版上线,12月20号新闻1.0上线,一直到今年6月20号全新的网页搜索以及新LOGO,新域名推出。
提到经营理念,亚萍老师强调,“经营理念是是国际化发展思路、市场化经营手段以及企业化的运作方式,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也知道很多网友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我们是一个国企,跟一般互联网公司不太一样,其实我们这帮人比谁都玩命,整个团队都是12点钟之前没有离开过办公室的,有机会的话,欢迎大家到我们即刻搜索看一看。“
同时,亚萍老师还把“人民搜索“和”乒乓战略“做了完美结合。亚萍老师谈到,”从乒乓球战略、战术上讲,就是狠、快、准、灵、转,从这个来对比搜索引擎也是一样的,第一就是信息量大,第二是响应速度快,第三是相关性强,第四是产品丰富,第五是用户体验好,最终为了什么?一切是为了用户,最终一切是为了你,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理念。“
除此之外,亚萍老师特别注重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她在台上动情地讲到,“我们原来是从goso.cn,到jike.com,而且即刻也是大家所熟悉的,用最好的域名4-6个音符来选择,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即刻一旦推出还是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包括LOGO的设计,我们是采用了七巧板,也是年轻人所喜欢的,我们最终是希望把七巧板传播到世界,作为中国人的一个搜索引擎,参与到世界互联网建设和发展当中。七巧板是原子于中国的唐代,但是到19世纪初的时候它被传到了西方,当时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特别是著名的拿坡仑特别喜欢玩七巧板,我们希望利用这样一个七巧板,真正源于中国,但是又流传于西方,我们还是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就跟大家讲足球是谁发明的?中国的蹴鞠。但是很多外国人不相信,当我们给他们展示一些历史文物的时候,他们不得不信服,中国发明了足球。所以说我们利用这样的七巧板,是源于中国,又在世界广为传播,这个LOGO的世界团队也是奥运奖牌金镶玉的设计团队所设计的。“
人生感悟——“四颗心“指向成功
最后,亚萍老师与在座的社团精英们分享了三点成功感悟:
一、处世心态。四颗心“决心、恒心、信心、平常心”。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决心,认准的事情要下定决心,然后持之以恒要有恒心努力的去做,最后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但当你成功以后,还要返回头来讲,我还要有一颗平常心,不管最后是不达到你所期待的目标,我们还要有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只要自己努力的,就可以了。
二、人生感悟:实力,是赢得尊重的唯一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本事变得强强的,让自己实力比谁都强,这样你的竞争力才会更强。
三、行动指南:任何事情从现在开始做都不晚!不要觉得我现在还有很多不会的,没有关系,你们还很年轻,你们可以学很多的东西,包括你们一定能够在今后时间里头,今后的未来是你们的。(文/袁靖亚 阎其凯 图/张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