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冠英高考学校始于一九九八年,是经新乡市教育局批准,集京、豫教育界名师、专家型教师创办的一所全日制专业化高考补习学校。零九至一零毕业学生四千余人。现已发展成为新乡市办学最早、规模最大、学生最多、质量最高的专业高考复读学校。数百人从冠英考上了南开、复旦、浙大等全国著名高校;数千名考生成就了心中梦想,考上了理想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创造了冠英品牌,树立了冠英形象。
学校以优异的成绩和严格的管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多年被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示范学校”等,连续五年我校升学率及成绩提高幅度均居新乡市同类学校第一位。
冠英专注高三文化课冲刺,是莘莘学子励志奋起腾飞,步入成功的摇篮。学校坚持“做改变人生的教育”这一理念,三十三年高三教学经验造就了这所名校。
如此出色的教育摇篮,背后必然有一位不寻常的耕耘者。她年逾七旬,不言年迈,依然英姿勃发于教苑,“育禾日当午,汗滴为沃土”是她的豪言,她就是教育界的知名人士高冠英。她有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信念以及更为执着的坚持。
新乡冠英高考学校一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美誉,这种成功来自高冠英所倡导的“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论语》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兴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种教育思想仍然延续到现代教学实践中。高冠英主张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课题的答案,过早地揭示答案会让学生失去对课题的兴趣。当结果与预想有出入的时候,也应当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来寻找答案,在通过积极的思考之后还无法找到答案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对关键知识的点拨提示来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思考后学会变通认识的方法,就会避免“死读书,读死书”带来的不良效应。
关于“启发式教育”,人们常常会把它同“注入式教育”联系到一起。“注入式教育”常常被放在“启发式教育”的对立面,常常会听到反对的声音。而高冠英觉得,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当然也不可避免有其缺憾。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针对所教授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特点,将不同的教学观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个人风格和特色的教学方式,将个人教学的独特风格和个人魅力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高冠英所说的“启发式教育”的特质,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挖掘学生思维潜能,从学生的基础、能力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启发手段,开启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着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及转化,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高冠英一直以来不止坚持秉承这一概念,而且始终以“情感教育”贯穿办学理念。主张老师要把握好科学的教学手段,也就是心理学的合理运用。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积极化的一个工程。情感教学的最大特征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质量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
高冠英为我们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课,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老师讲课他打瞌睡,我发现后便走过去给他一块巧克力,然后对他说:加油!还有一位女学生,有一天下了课趴在桌上哭,我问她哭什么,她说数学课我一点都听不懂啊,我也给了她块巧克力。”这是典型的情感教学,对学生予以理解并进行充分的鼓励。据说儿子买给她的巧克力都被她一块不剩地送人了,高冠英对此表示,东西小,心意重。吃过巧克力的学生都走进大学了,这简直是超能量啊,呵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感情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充分挖掘激励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老师应该以温暖和高尚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他们自觉自信地进行学习活动。
在很多实际教学中,老师比较重视教学的认知功能,往往忽略对学生情感活动的关注。高冠英认为“知情脱离”的现象普遍存在,形成“沉默的学生和无言的课堂”,这种教学氛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痛苦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冠英高考学校在这方面积极改进,首先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环境,学习的情感环境需要教师的调动和感染。教师有活力,学生才有活力,教师有精神,学生才有精神,教师讲得生动,学生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学生学习的情感靠教师用情感来带动,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著名学者波利亚认为:教师的首要“金科玉律”是“对自己的课程有兴趣”。作为教师是应该做到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和爱自己的学生。高冠英亦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自己学科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学最重要的是创设恰当的情景,将缺乏“人气”的课本知识重新启动。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高冠英特别为此举了一例:像我们教《功能》一节的教学实践中,老师把排球、铅球放在学生面前,第一句话:“以同样的速度把排球和铅球抛过来,你们接哪个?”学生反映热烈,说:“铅球重量太大,不敢接!”老师说第二句:“歹徒拿一颗子弹和用上了子弹的枪来威胁你,感受会相同吗?”学生一笑一思。课堂情感建立,而融入课堂的目的已达到: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别。
对于情感教学中师生的沟通交流是否属于重点,高冠英认为“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带给学生莫大的喜悦与鼓舞,也会因为评价的冷冰冰使学生无动于衷。而师生间的认同,源于教师真诚的情感和内心深处满腔的爱,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来放大学生行为的驱动力,提升自信水平,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因此,学校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只有在课堂中保持师生最佳心理状态,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作为冠英高考学校的领航人,高冠英有自己的的标杆。她认为,学校的管理靠校长,校长的责任是让每个教师实现价值最大化,不仅有使命感、责任感,还要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一所蓬勃发展的学校,一定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务实的办学思想,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也就是有着在文化引领下的合理的管理模式。所谓文化引领指的是:一,制度管理规范性。制度可以起到保障和引导作用,比如说教师学习,教师学习需要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与严密组织来保障和推动。二,文化引领的超越性。一所学校不仅需要制度的管理,更要注重用制度引领学校文化的走向。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师生的气质。
这种说不出却能感受到的氛围,是一种风气的传输。实际上,这种文化气息的渗透会潜移默化,如同涓涓细流渗入学生的心田,会在学生心中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学校教育的导向。校长要想真正打造这种学校文化的执行力,应该切实重视学校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使人人都沐浴在浓浓的书香文化氛围中,让和谐文明的书香文化成为学校工作的灵魂,真正让学校文化发挥引领作用,才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底,也才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平稳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冠英学校今年的高考入学率在70%以上,概率相当之高。高冠英教书育人数十载,业绩斐然,教育是她一生钟爱的事业,一个人有了自己的钟爱,就算没有枉度此生。现在,她只要看到学生们的娃娃脸,就会觉得一下年轻起来。
高冠英的气质让我想起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冠英觉得只要人心是宽广的,是快乐的,那么各种伦理、各种文化,只要你需要,你就会汲取。这样的话,它不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作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在丰盈饱满、富足快乐的人生状态中,我想应该得到的文化最终都会被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她最为欣赏的人生格言就是“你成就世界,世界就成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