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荔县石槽中心小学落实“双减”探索实践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2-06-02 作者:李小伟 阮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倡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发挥学校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让教育回归本真。

陕西省大荔县教育局及时安排部署,要求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健全学校作业管理细则和办法,切实提高作业布置质量,压减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负担。大荔县石槽中心小学积极响应号召,在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落实“双减”,首要任务是做好作业管理

大荔县石槽中心小学要求教师做到作业批改“三严格”:严格落实批改主体,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严格落实作业评改重点,教师要加强面批讲解,重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严格执行作业批改负面清单,严禁手机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让家长给作业签字。

图片1.png

大荔县石槽中心小学教师吕红英在给孩子们讲述《火烧云》一课

其次,严格落实“作业布置研讨”和“作业总量控制”两项机制,做到总量“三统筹”,质量“三提升”。关于总量“三统筹”,要求年级组长结合教学实际统筹规划一定时期内的作业总量,科学调配每天作业布置的科目和时长,确保书面家庭作业时长符合国家规定;备课组长统筹学科作业时长,合理预估平均完成时间,确保学科作业时长符合相关规定;班主任统筹班级动态,对班级各科作业进行汇总统筹,精准平衡控制总量。关于质量“三提升”,要求备课组长指导教师提升作业设计理念,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改进与调节作用,提升作业设计目标的系统性,利用“大单元”研修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系统规划作业内容、类型、难度、时间等;提升作业设计内容的科学性,要基于尊重学生差异的原则设置每天家庭书面“必做+选做”分层作业。

大荔县石槽中心小学还着力加强作业的研究与设计,提升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已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并建立了自己的作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要求老师严格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水平和习惯布置作业,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在调控作业结构、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上,学校建立了一套“作业布置共商机制”,各年级学科教师每周都要进入专门的工作群,将本学科本周的书面作业在教师群里公布,除了作业内容还要标注所需时间,由年级作业统筹负责人评估后再发给老师,然后打印成作业单。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大类,必做作业以基础型为主,侧重夯实基础和加强巩固所学知识点,选做作业以创意型为主,侧重综合拓展,让学生自主选择。

落实“双减”,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图片2.png

大荔县石槽中心小学校长杨鹏程探索“双减”政策的落实措施

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教学实效。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全面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要素,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以大荔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标说教材大单元研修”活动为契机,大荔县石槽中心小学积极组织所有老师认真研究教材、课标,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分教研组进行讲评、分析,找准教学的方向,共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积极组织深度学习,利用课堂主阵地培育核心素养。“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学校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对学生多元评价,家校携手做好学生发展规划。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不比别人比自己”,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老师还要适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发展做好全面、个性化的规划。

加强家校沟通,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作为教师,想要精准解决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学生家庭的携手努力。教师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落实“双减”,让课后服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使课后服务有成效,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后服务规划。

课后服务采取作业辅导与课外兴趣社团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后服务的两个小时里,教师用1小时辅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优质高效完成。用另一小时开设学生兴趣社团,包括篮球、足球、书法、绘画、舞蹈等。对于兴趣课程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后延时服务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课后延时服务的推出,极大地满足了家长的需要,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多元提升。

图片3.png

孩子们在课后服务中玩魔方

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解决家长“急难愁盼”的重要举措。学校在落实“五项管理”的行动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双减”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既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又提升了学校教学服务水平,本质上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精进,有力促进了教育提质增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