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大力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细话初心,不忘来时之路
内蒙古民族大学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重点大学的各族学者、专家和青年教师来到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草原。各族师生边学习边劳动,用双手建起自己的校园,用青春和汗水为草原的民族教育事业奠基,用行动体现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对民族教育事业的忠贞。这种在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中形成的良好校风和师德师风深刻地影响着各族师生,成为民大人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和顽强斗志、献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赓续传统,坚定脚下之路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工作系统化推进。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导小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工作纳入到学校党代会重点任务中。制定《中共内蒙古民族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内蒙古民族大学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将民族团结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细化举措,明确任务,进一步突出党委统一领导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责任和作用。
理论引领,确保学深悟透
学校党委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常抓不懈的重大政治任务,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建工作会等,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采取封闭式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专题培训、集中研讨、现场教育等方式深入学习。举办两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共历时6天、举行7场次报告、共8000人次参加。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开展了11学时网络专题培训和为期7天的线下培训班。举办班长、团支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38场次,组成思政课教师宣讲团,举办讲座24场,覆盖师生3000余人。
聚焦教学,优化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求,聚焦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聚焦立德树人成效,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增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课程。开设《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汉字与文化》《交际与口才》等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蒙语授课生源专业师范生增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训练》《阅读与写作》《教师口语》3门必修课程;其他蒙授生源专业学生增加《阅读与写作》《中国文化史》2门必修课程。
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学校制定《内蒙古民族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要求所有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撰写,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要同时提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翻译版本。
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内蒙古民族大学关于蒙古语授课师范类专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把学生语言文字规范书写能力和语言文字规范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
加强教材建设。修订了《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规定》,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审查、学院教材审读小组审核、学校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复审,学校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教材选用四级管理模式,严格执行教材“先审核,后使用”,并实施教材使用督查制度。
严格考核,提升教师语言能力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整体工作统筹谋划,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责任意识。
制定《内蒙古民族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中明确,教师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普通话水平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对教师的专项技能培训中,特别强调对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考核,并开展“教师板书大赛”“教案评比大赛”“说课比赛”“教师教学技能奖评选”等系列评比活动。将语言文字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强化教师“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上好一门课”的教学质量意识。
学校组建校园文化检查组,开展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自查自纠,对校内各单位进行了两轮全面排查。2021年10月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评估验收工作。
多措并举,促进交往交流
学校积极探索、实施有助于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学共进。
学校制定《内蒙古民族大学关于试点混合编班教学的工作方案》,推进混合编班、混合住宿,全校公共课实行蒙汉组班授课。教学上统一培养方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标准、统一毕业标准;相关学院挑选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系(教研室)根据混合编班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备课,确保教学效果;加强对混合编班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缩小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差距。
学校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通过开展“做石榴籽 铸中华魂”文化艺术节、“百年华诞颂党恩 中华民族一家亲”征文比赛、“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守望相助理念深深扎根师生心中。
守望相助,和谐发展共荣
内蒙古民族大学各族师生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被授予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党委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带领全校各族师生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继承传统、守望相助、携手同行,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更大贡献。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