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来,成都东部新区锚定“教育立城”目标,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全力破解新区教育发展基础薄弱、教育资源供给质量不高、配置不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质效不佳等难题,致力于让新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教育公平可视有感,围绕新区“大展拳脚”积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在积极营造新区和谐教育生态的现实需求下,“成都东部新区学生启志中心”应运而生。
一、基本情况
“学生启志中心”是成都东部新区入选“成渝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培育试验区”“首批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区”“首批四川省中小学品格教育推广应用示范区”的重要支撑。中心由成都东部新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教育局)组建,挂牌于成都东部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其成立独到之处在于由政府主导,吸纳、整合、分配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通过聘任首批37位“学生启志导师”,授牌14个“学生启志教育基地”,调动各部门、各组织以及个体,包括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等,深度融入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助力教育优质均衡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作为东部新区重点打造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资源平台,启志中心主要职责是为新区所有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构建公平可及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优化教育体验矩阵,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多元成才。
二、主要做法
成都东部新区学生启志中心以“启志”为名,象征开启新事物、启发新思考、启迪新智慧的美好寓意。通过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逻辑,聚焦新区学生“学业启迪、职业启蒙、人生启志”远大目标,联合学校、家庭、企业、镇街等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引导新区广大学子树德、立志、强基、提能。
一是聚焦协同育人。构建“政府全面推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全过程育人生态链,健全“家校社”衔接机制,完善“校内+校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多元启志服务体系,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向纵深发展,向两端延伸。
二是聚焦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协同,实现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确保学生平等共享成长机会,逐步缩小社会教育资源供给和家庭教育水平在校际、家庭、学生之间的差距,以优质教育助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强化统筹保障。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级联席会制度,共同参与决策、规划、实施和监督,定期研究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协同育人工作合力。
三、主要成效
一是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效推进“双减工作”,强化学校减负提质任务,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地。立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求,深入实施“育德、启智、健体、尚美、乐劳”五大育人工程,持续推动“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树品“五大行动”工作。
二是更加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坚持“家校社”教育同频共振,建设“家校社共育指导站”,开辟“大思政”、“大德育”、“大艺体”、“大科创”、“大文综”、“大理综”多元场景空间,开设思政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科教体卫融合教育、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常态课程,编制运行集家庭教育、课外实践等点位于一体的“启志中心宝藏地图”,帮助学生落实生涯规划和终身启志。
三是更加深化教科体卫协同育人。依托新区在地高校科技资源、天府奥体公园体育产业资源、未来医学城国家医学中心和华西东部医院等卫生医疗资源,组建“成都东部新区教科体卫融合协同育人联盟”,构建大中小幼教科体卫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开展“教科体卫融合”新区实践。围绕“素质教育”、“拔尖创新人员培养”、“生涯规划教育”等重点任务,设立“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吉利学院“汽车科普实验教育基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活动基地”、“天府绛溪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成都未来医学城“生物医学科普基地”等14个“启志教育基地”,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学生职业体验空间”,让学生走出学校感受“城市处处皆课堂”的场景。
四是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家校社”资源供需对接平台,统一平台监督管理,供学校、家庭按需“点菜”,形成“建立1个资源库,打造1支队伍,采用线上线下2线并行活动形式,推出N个选题菜单”“1+1+2+N”工作模式,囊括服务学段、课程主题、导师电话、企业信息等内容,便于参与人群直接沟通,自由“点菜”,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五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引入学校杰出校友、国家科研人员、名师工匠等人才资源,打造一批覆盖全学龄段学生的、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职业生涯规划师证“双证上岗”的“学生启志生涯规划导师”,依托行业领军人物、大国工匠、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人物,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咨询、职业场景体验等教育服务。
六是聚焦打造特色课程。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开发校园各类环境、设施、硬件资源,统筹规划设置各学龄段生涯规划课堂,健全学生生涯规划培养体系;围绕地域文化、教育理念、创新元素、课程建设等基本情况,因地制宜打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一校一品”特色精品课程,落实“一校一品牌”创建,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办学品质的内涵提升;提升协同育人课题研究及其转化能力,积极申报、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课题;开展贯穿全程、立体互动的“东区新课堂”教学改革展评活动,积极评选课改名校和课改名师。在家庭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按照基础指导全覆盖、专项指导有针对性的原则,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在社会实践课程建设方面,开设东部新区学生实践课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促进社会资源服务教育发展。
协同教育始于家庭,重在学校,终在社会。成都东部新区学生启志中心引领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已经成为深化成都东部新区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的重要之举。未来,中心将进一步示范探索,构筑具有新区特色的,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的“学生启志中心一张网”,汇聚更多具备深远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固化成果,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区。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