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工作理念,把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摆在教育工作突出位置,打造“不一样的优学”特色幸福教育品牌,强抓体育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中的牵引作用,构建起“1+3+5+N”以体育人工作新模式,激发学校体教融合新动力,打造学生健康成长新样态,推动浑南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为核心
浑南区作为全国首批九个“双减”试点城市——沈阳市的下辖区县,在沈阳市打造“幸福教育”的大背景下,浑南区提出构建教育新样态,打造“不一样的优学”特色幸福教育品牌,全面构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的全新育人支撑体系,始终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掌握1—2项终身运动体育技能,通过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以体育人”工作的突破口,加强区域体育学科教师课改、教研、培训,整合区域体育、教育资源优势,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以满足学校体育工作普及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推动体教深度融合,发挥“以体育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
“3”:建立区、校、企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区、校、企三方是推动“以体育人”工作的三个支柱,通过整合三方优势,明确区、校、企三个层面的职责分工,建立“行政引领、学校实施、企业支持”的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有助于推动校园体育项目多元融合,快速发展。
区级层面:区教育局牵头,统筹“以体育人”各项目工作推进实施,高标准审核、督促和评价项目实施,落实项目资金。
校级层面:组织校内课程开设,保障课程有效落实,普及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品牌项目。
企业层面:辅助学校搭建教师培训体系和学生课程体系输入优质师资,为体育项目在校落实提供人员和保障。
“5”构建全程贯通、全员参与、全速推进的“训—课—研—赛—评”五维融合新机制
训:将优质体育资源高效转化为校内教师培训能力与素养提升,用好国家、省、市体育、教育部门的资源、政策及区域高校等优质体育资源优势,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实现区域体育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个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和训练,让体育教师“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夯实教师“教会”能力硬支撑。
课:在开足开齐国本体育课的基础上,聚焦学生“上好”课,学生在课上能够跑起来,动起来,切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压实课后服务成效,丰富体育项目门类,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掌握1—2项体育技能。此外,持续推动创新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区域各校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
研:聚焦教研体系建设,实现课堂“提质增效,全面育人”,离不开上级教育、体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及高校、各级协会、企业的大力支撑。2023年,浑南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区级以上教研观摩12次,承办市级体育现场会、市级体育教研活动各2次,区级教研活动12次,编写区域赛艇课程教材(讲义)1部。
赛:打造“常赛”机制,全年组织开展区级赛事13次,参与市级以上赛事21次,真正实现“每月一赛”。通过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常赛”平台,让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有“一技之长”和“用武之地”,让“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从小根植学生心里,让体育运动赋能学生终身发展。
评:定期开展体育教师评课、赛课、研课,2023年评选区级足球精品课36节,省、市级精品课9节,评选市级以上优秀论文、教案40例,参加市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岗位大练兵累计19人,评选区级金牌赛艇教练员、“金手套”奖、“金靴”奖、“以体育人”先进个人各10人,极大调动了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测、视力抽测及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综合评估学生健康情况,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宣传普及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实现家校联动。
“N”辐射带动N个体育项目同步发展
依托区域“1+3+5+N”以体育人新模式,全区所有学校均与企业、高校、俱乐部、协会等建立共建关系,开展校内外教师培训、学生竞赛训练、体质健康监测,学生体质优良率、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普及率逐年增高,竞技比赛成绩越来越突出,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品牌越来越鲜明。为进一步完善“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区域体育教育发展体系奠定基础。2024年,浑南区将继续放大“以体育人”新模式的积极效应,“张榜挂帅”24个体育项目,开展24项区级赛事,持续扩大学生课上、课后体育项目种类,丰盈学校体育工作特色,丰富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区域学生“三个健康”水平。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