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指向“优质·均衡· 一体·个性”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统领多个薄弱学校改革发展,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在集团内校际开展以一个标准、一套制度、一种文化,形成同一品质的“一体化+个性化”实践。持续推进“八位一体”集团布局,实现优质教育均衡。

构建有效运行机制

从集团整体发展视角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在制度和章程上,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在行政结构上,形成横纵联合组织网格。

“纵”向来看,体现各校区执行校长的深度协作,实现自“集团”到“学校”的“不打折扣”的实施,在此基础上兼顾对各校区放权,执行校长结合校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具体工作,并自下而上反馈。“横”向上,表现在学校战略层面和板块设置的平行一致,实施“三个中心+项目负责制”——即在各校区成立“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资源管理中心”,以项目和任务为驱动,把职责分布到组织内部,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承担分布式领导角色,同时组织成员定期交流,促进多向互动、群策群力。

推进集团文化认同

由“校园文化趋近”的显性协同走向深层次协同,需在精神层面凝聚共识、价值引领,兼容并蓄,唤醒干部和教师的文化自觉和专业自尊。每所学校的文化优势从历史沿革中来,在不同学校文化之间实现精神价值的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西二旗分校的师生为例,在心理接纳阶段,总校校长、书记、法人校长深入师生校园生活环境,让老师们充分感受集团“眼中有人、心中有情”的管理风格;在逐渐渗透阶段,尊重分校办学历史和积淀传承,分析在哪些文化层面需要统整、在哪些方面需要保持个性,在互动中循序渐进渗透集团办学理念;整合创新阶段,在文化融合基础上帮助分校探寻办学特色亮点、找准发展定位,让优秀文化相互融合、激励、创生新的发展动能。

同步一体育人模式

以“中关村第一小学自主德育一体化体系”同步育人模式,通过六大途径实现五大德育内容,汇聚“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合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一体育人模式下打造有意义、受喜爱、可持续的系列精品育人活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就是集团化办学“一体+个性”发展的鲜活写照。

开展循证教学管理

集团化办学视域下的教学常规管理重点在于向各校区输出教学质量标准,调控教学改进,推动形成管理—教学—评价—改进的有效闭环,开展循证教学、循证管理。

一小多年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研制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标准,分校先吸纳学习理解标准,再探索基于标准的教学。聚焦“日常高水平”,在集团内各校区形成了“学科听课+周三常态调研课”的机制深入课堂,问诊把脉。

共享共建课程资源

集团化办学的课程资源建设目标是以“互利互惠”为原则,让集团内每个学校成为彼此相互“学习”的资源。一小逐步形成了从集团总校单向供给到成员校多方共享再到全集团共建的良性循环,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倍增效应。

2023年,集团总校充分发挥课程结构的辐射领航作用,推广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6—2—6课程模型,结合新课标,以课程结构化引领教学实践变革,承办“科学教育加法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小学教育发展论坛、北京市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摩会,两个活动“吸引”和“卷入”多学科、多校区参与。课程资源共享的最终效益体现在师生实际获得、家长反馈和社会认可度的转变。

教研科研联动互动

教科研是集团化办学优质均衡发展的引擎。

科研推动。扎实推进立项课题的研究,适时提供专业服务和保障,集团总校科研副校长驻校指导全覆盖;集团国家级课题校区享有参与机会;组建跨校区研究共同体,形成集团整体学术氛围,使课题研究既有“量”的保证,又有“质”的提高。

教研联动。学期初,由教学总负责人统一征求各分校意见,并由各分校统一填写教研需求表,提出需要总校具体支持的内容,总校统一协调安排听评课,同时邀请分校区的干部教师来总校区参加教研活动。其过程也逐渐形成“四级分层教研”和跨校区的横向教研组评价机制,组长和骨干教师在组内起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及时了解教研动态。

成果互动。集团打破校区界限,每年都会举办年度教师论坛,评选中关村一小教育教学成果奖,通过宣讲活动固化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师在集团范围内分享科研经验。

统筹盘活队伍发展

盘活教师资源是集团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借力交流轮岗政策,按需配置教师资源,轮岗后科学城新建校与西二旗分校师资实现高配备。依托干部学习实训,培养干部队伍“三划能力”,增强集团内核“造血”功能,让学校发展因规划而长远、学校工作因计划而扎实、校园生活因策划而精彩。发挥高端教师引领作用,充分利用语文、数学、体育、体育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跨校区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涵盖各校区。

信息技术支持保障

集团建立了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教研等一体的智慧教育云中心“葵园e家”,获得首批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运用“‘葵园e家’全场景教师工作发展平台”听课评课智能工具,举办跨校区教研,通过扫码便捷评课,以数字化手段留存现场专家的评价反馈;运用选课智能工具调研学生兴趣志愿,在集团内高效进行课后服务培优拓展课程选课;在评价环节,中关村校区和天秀校区统一阅卷系统,增强质量分析效能。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