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教育体育局:数字化赋能 探索中西部智慧教育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5-30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以三个课堂为抓手,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分类制定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与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模式。

一是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固始县打造精品“专递课堂”,实现区域帮扶常态化。

二是针对乡镇学校教师教学能力薄弱的问题,县教体局在全县遴选“电化教育专家”,组织全县教师定期开展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

三是县教体局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经验,在教育信息中心建立“名师空中课堂”直播间,开设“蓼城云校”,邀请名师、专家,针对社会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公益课直播。

四是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建,精选一线名师,搭建县“名校网络课堂”。

固始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先后推出三项举措,搭建区域大数据中心、深化应用空中课堂平台、引入优质师资资源开设双师课堂,从区域到课堂,形成区域内“三个课堂”应用的有效机制

以平台推广应用为契机,赋能薄弱学校教学

2022年3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县教体局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5-6-7”工作方案,即“五项措施+六个活动+七个场景”的工作方案,采取“统筹规划、宣传推介、示范引领、平台培训、应用激励”五项措施,将平台资源的有效使用纳入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遴选应用试点校,召开应用交流推进会,不断扩大平台的影响力,提升了广大教师平台的应用能力;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双师教学“基础教育精品课”“平台应用交流”等主题活动,并组建“河南曹建国专家指导团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平台+专”“双师+专递”等平台应用模式,培育了一批省、市级优秀应用案例,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以智慧作业为路径,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模式

随着“双减”的持续深入,固始县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适用多场景的“智慧作业”应用模式:面向“纸质作业”场景,基于扫描仪的智慧作业管理模式;面向“课堂及日常作”场景,基于学校计算机教室和家庭终端设备的智慧作业管理模式;面向“假期作业”场景,基于家庭终端设备的特色智慧作业管理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减负、提质、增效,探索教育数字化赋能“双减”高效落地的创新路径。

固始县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学校实现了对农村学生学情数据的常态化采集,实现作业批改与反馈以及个性化资源推送的智能化管理。同时,培养出一批具备应用信息化新理念、新模式、新工具开展教学能力的乡村骨干教师,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以智能研修平台为依托,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2023年固始县被教育部教育技术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评为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试点工作区始县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县域智能研修1156应用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教师教育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

“1”是一套班子。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二级机构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研修平台应用试点的决策和组织工作,探索构建行政-教研-企业-中小学校等多方协同的教研生态体系。

“1”是一个方案。固始县教育体育局印发《智能研修平台试点方案》,明确开展智能研修的目标内容、组织建设、研修方式、团队建设、环境建设、经费保障、激励机制及评估机制,以方案为引领落实各项工作。

“5”是5类培训。一是对平台操作培训。二是对平台的智能精准教研应用场景培训。三是对平台的智能精准教研应用模式培训。四是对智能精准教研的数据分析培训。五是对智能精准教研的组织管理培训。

“6”是6项行动。一是试点推进行动。二是课题研究行动。三是大规模在线教研行动。四是精准教研的磨课行动。五是科学教师能力提升行动。六是智能精准五项领航活动创建行动。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