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晋安模式”
晋安区划调整前叫“郊区”,有城有乡、有平原有山区,是典型的城乡融合型城区,山区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78%。北峰山区犹如一道绿色屏障横亘在福州城北。广袤山区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对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带来巨大挑战。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中的“新人”,晋安教育起步虽晚,但后劲十足。在短短30年内,尤其是近5年,晋安以惊人的发展势头疾驰在教育事业的高速公路上,形成倍乘效应的后发赶超模式,探索了一条县域教育高速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是教育优先研究。坚持第一站位优先教育发展,第一时间协调教育问题,第一现场推进教育项目,2021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召开教育强区推进大会5场,专题研究、现场调研教育工作200余次,协调解决学校建设、教育提质、教育经费等问题300余件。立足晋安有城有乡、外来人口多等现状特点,编制出台“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制定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等政策文件,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乡镇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资金优先投入。把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作为重大民生保障,在近年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2023年我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9.64亿元,较上年增长23.65%;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78%,较上年增长2.16%;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17万元,同比增长3.36%;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0.76万元,同比增长0.04%,实现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2021年以来,共拨付代课金1.054亿元,确保编外教师工资水平与初任公办教职工工资水平相当。
三是学校优先建设。结合连片旧屋区改造,提前筹划配套学校项目,针对学位紧张片区,优先调整用地保障学校新建扩建工作。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近30亿元,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1所,新增学位1.5万个,大班额比例从30.5%降到0%,2023年启智学校通过省级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评估验收。同时,探索“政府+国企”兴办义务教育,新改扩建洋下小学等学校3所,既保障建设质效,又缓解财政压力。
四是编制优先保障。研究出台《晋安区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推行教师编制城乡统筹、动态管理,积极沟通协调省市编制部门,争取新增530个教师编制。2021年以来通过教育系统优秀人才招聘会、省统一笔试岗位招聘会等方式招聘(引进)教师640名,切实保障新办校、增班增生及体育、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需求。
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晋安路径”
这些年,晋安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坚持内育外引,强化城乡协同,促进多方联动,五措并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聚焦全学段、全区域、全覆盖,统筹推进小学“强基”和初中“壮腰”工程,先后组建教育集团19个,对接落地省区市合作办学项目35个,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探索推广“五四制”改革做法推行“一贯制”管理方法,打造“一体化”师资教研,建设“一贯式”课程体系,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实现全区初小衔接课程100%全覆盖,获评全省首批幼小衔接实验区。同时推动12所山区薄弱校与城区优质校实行“一对一”同一法人办学,试行“共享教师”机制,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专递课堂开展城乡同步教学教研,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所有山区学校辐射,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促进扩优提质、优质均衡,实现城乡一体化办学100%全覆盖,城乡学校办学质量整体跃入全市第一方阵。
二是持续推进优质均衡品牌化。连续3年打响晋安教育“985”品牌,率先打造全省首个中小幼全学段贯通的“榕博”教育品牌,“一师一优课”和基础教育精品课获奖数连续四年居省市首位,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100%达标创建,区教师进修学校获评福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启智学校通过省级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评估验收。深化实施教研员领航工程、名校长引领工程、名优教师培育工程、教坛新秀培育计划聘请近百名福州市清华北大博士引进生担任学校博士校(园)长,三年来全区新增名优骨干教师721名,名优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从14.8%升至26.63%。
三是扎实推进特色教育项目化。突出多学科融合、多学段衔接,以项目化推进课程设计、促进课程融合,打造国家级特色校24所、省级特色校20所,推出“榕博名车汇”“一起去造船”等项目化课程,榕博小学《滑梯探秘》荣获全国优秀案例一等奖,造船项目化学习课程荣获福建省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四是创新推进教育改革数智化。主动融入福州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开展“智能科技+”系列课程教学试点,运用COP(靠谱)大数据分析平台监测与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推出区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创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10家、省级试点校4所,累计斩获人工智能机器人世界大赛冠军11个、全国大赛冠军15个,获评全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
五是聚力推进家校社企协同化。深化实施家庭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入选教育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并在全省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唯一县区作典型发言。创新建立博士校长、法治副校长等选派机制,研发推广“呼叫北极星”智慧系统,推动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整合公检法力量托底校园安全。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严格督促落实“一课一消”、培训资金专户监管等措施。强化校外供餐管理开展配餐企业“点题整治”,确保校园食品安全。推动设立企业捐资助学专项基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基金新增筹集社会资金2900多万元。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