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国际港教育局:“借船出海” 以系统改革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浐灞国际港教育局从“引名校”到“办名校”,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快速提升辖区教育教学发展水平的教改之路。

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

西安浐灞国际港秉持“把最好的给教育”理念,以最好的位置、最优的规划、最强的管理来建设发展教育。全区高起点规划布局教育,在园区规划中优先考虑教育配套,满足教育建设用地需求,在全区最好的位置建学校,逐年优化学校布局,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园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给予教育事业发展足够的财政性经费支持。在学校设计上,坚持“一校一特色”高标准建设,引入全国知名单位参与学校设计,按照“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要求建设学校,同时邀请学校参与前期建设,根据不同的校园文化及发展需求设计各有特色的校园,让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

为了减少行政干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西安浐灞国际港率先启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在教育管理中放权赋能,实行“上面轻型化、下面扁平化”“小管理、大教育”模式,实施校长全面负责制,让学校充分拥有办学自主权,可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主大胆地进行教育创新实践和探索,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打造区域特色“名校+”工作模式

针对园区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西安浐灞国际港探索打造紧密型“名校”和“+校”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名校+”工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园区“名校+”实施路径历经1.0版本、2.0版本,正向3.0版本跨越。

1.0版本:跨区域引名校。根据辖区教育发展需求引进陕西省内名校品牌及成熟团队,实行“人、财、”全委托管理,将名校优质资源、先进经验成建制植入,一体化管理,确保新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实现“新建即名校”。

2.0版本:组建区内“名校+”。以“一长多校”“名校深度帮扶”形式加速推动名校资源区内二次孵化,辐射带动园区新建校及传统学校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与西安国际陆港第二小学、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第六小学、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实行“一长多校”模式,共同体内实施统一垂直管理、教育教学同步规划、教研成果实时共享、教师常态化轮岗。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中学深度帮扶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中学、西安市第七十七中学。三校实行统一的结构化课堂教学模式、宿舍管理机制和学生评价体系,教师每周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共同举办校园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学生活动。

3.0版本:拓宽“名校+”的深度和广度,办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名校”

一是全区共享优质资源,打通不同学段和“名校+”之间的壁垒。如依托名校资源统筹开展不同学段的教师业务培训,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中学承担全区中学教改及新高考改革培训,共享成熟教学经验;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初级中学与西安国际港务区陕师大陆港小学“名校+”共同体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训活动。

二是做深“名校+”,让园区教育各具特色、渐成品牌。西安浐灞国际港立足辖区一流的文体资源,做强体教艺教特色,2023年篮球、游泳、足球、啦啦操、合唱、民乐演奏等体艺项目在省市比赛中获数十个冠军。各“名校+”发展引领未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劳动基地入选陕西省第三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陕师大陆港小学18000平米的“人文艺术空间”受到国内多位教育专家好评,德育工作被全省通报表扬;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第六小学倾力打造“少年科学院·科技梦工厂”,开发200多个科学探究体验项目;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西安国际陆港第四小学、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幼儿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丝路相关课程;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第七小学借助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人工智能团队,发力科学教育;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中学、西安国际港务区高新一中陆港中学品牌高中建设成效显著,教学实力受到家长高度认可。

三是以“名校+”撬动教育改革,带动全区优质均衡发展。在2.0版本,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中学是被名校带着走、领着走,进入3.0版本,园区“名校+”再次升级,借助名校统筹管理,在多所传统学校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对标名校标准引进大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并进行绩效改革,强化过程性考核,破解制约传统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办学活力。在2023年区级质量评价中,全区公办学校教学质量均有明显提升,以前的薄弱校正在成为区域的“新名校”。

下一步,西安浐灞国际港将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深化升级“名校+”工程,由多模式复合式向集团化办学升级,由体量规模优势向整体内涵高质量集群优势升级,不断释放“名校+”的动能和潜力,推动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辖区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