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引领上下功夫,夯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基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写入区委八届五次全会报告、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区“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把“最好的地块、最优的资源、最大笔的资金”用在教育上,努力答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考卷”。
全面统筹推进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攻坚专班,由区长任组长,全区28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全面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专班攻坚工作机制、责任包干工作机制、定期会商工作机制、结果反馈工作机制、挂牌督导工作机制等六大工作机制,形成了创建工作“全区一盘棋”和共同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面保障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义务教育生均经费高于市级标准,居全市前列,区财政教育投入从2017年的44.6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80余亿元,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全面保障教育用地扩容。印发《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方案》,坚持将学校建设作为公共设施配套的第一要务,城市更新项目实行“两个一律”,即对不将学校配套列为优先规划设计的城市更新项目一律停工,对不满足周边学校配套要求的城市更新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2017年至今,通过收回、新增、扩大等方式,增加教育用地24块,占地面积17.2万平方米。
全面保障优质师资引进。通过定点招聘、社会招聘、高端选聘等多种途径广纳贤才,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出年轻化、素质好、教研能力强等特点。2019年以来,赴外定点招聘教师共2051人,硕博士学历人数达1854人,占比达到90.4%,其中毕业于世界、国内一流大学924人,占比达45.1%;毕业于六大部属师范院校445人,占比达21.7%。
在攻坚推进上下功夫,破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
福田区聚焦教育供给侧改革,聚焦人口高密度的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人多、地少、不均衡的现状,采取系统规划、对内挖潜、向外扩展等方法,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全力以赴破解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难题。
破解“三个面积”不足问题。印发《福田区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从建设规模、功能配置、空间利用、建筑标准等4个方面提出对标国际一流、因地制宜的18项措施,集约化建设“安全韧性、绿色低碳、开放共享、智慧智能、五育并举”的精品学校,确保“建一所、优一所”。实施校园优质均衡改造提升项目126个,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近1.3亿元,优化校园空间布局,向外拓展运动场地,全面解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足问题。
破解“超班额、超校额”问题。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72.8亿元,推进学位供给“双十工程”。目前,已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40个,累计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78万座,构建起了短期增量与长期提质有机结合的学位供给体系。
破解师资配备不均衡问题。制定《福田区教育局全面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福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服务平台”,采取“师资配置三色标示法”,作为统筹安排交流轮岗工作和评价交流轮岗成效的重要依据。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以鼓励交流为导向的校长选拔任用、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等制度体系,提高校长、教师参加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实现师资配备呈现优质均衡良好态势
在扩优提质上下功夫,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题
福田区聚焦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将全区所有学校打造成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优质学校,让“福娃”们从“有学上”到“好上学”“上好学”。
强力实施“名校+”战略,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践。制定《福田区集团化办学三年行动计划》《福田区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引入全国名校、市属名校、高等院校等优质资源,成立9个中小学教育集团,覆盖超6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强力实施“联盟+”战略,整体提升城中村品牌学校水平。印发《福田区城中村品牌学校建设工程校际结对互助提升活动方案》,成立由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体的非深户籍学生比例超过70%的18所学校组成的“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运用“教育共同体”模式,以“一体两翼”的大架构从软硬件上全面优化教育供给体系。
强力实施“大学区”战略,全面优化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从2015年开始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试点改革,现有试点学区化招生的片区9个,辐射校区27个,覆盖率超30%。学区联盟通过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线上教研、线下赛课等学区教研活动,建立了“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五育共融、文化共建”协作机制,有效遏制因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所引发的“择校热”,消解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而引发的家长焦虑情绪。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