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构建“五化”体系 打造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范例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一、基本情况

重庆市渝中区是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先后参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点,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个、市级成果奖9个。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及时回应人民群众从“有园”向“上好园”的需求转变,有效破解学前教育普惠资源供给不足、优质资源分布不均、民办园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难题,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从“有质量”迈向“高质量”,让家门口“上好园”的愿景成为实景,打造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区域范例。2023年,渝中区获评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学前教育工作获市政府办公厅激励通报,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刊发推介;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市级督导评估,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渝中经验。

二、主要做法

责任体系协同化,全域全链明晰“路线图”。一是组织机制“一盘棋”。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两个创建”领导小组职能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布局规划、经费投入、编制保障、人才引进、资源配置“五个优先”。二是推进机制“一条线”。出台《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实施方案》《渝中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三期)》《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指导性文件和规划,配套制定任务分解方案、行动清单和专项计划10余份建立例会研判、问题协商、情况通报、全程纪实等机制,构建系统谋划、一体推进、跟踪问效的“闭环链条”。三是评价机制“一张网”。坚持“五纳入三同步”,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部门和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全区重点民生实事范畴和督查督办重点事项,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与办园质量评估、年度考核和年检认定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保障体系规范化,高标高配织牢“运行网”。一是经费保障“夯基础”。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2020-2022年,学前教育投入、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投入位居全市前列。二是待遇保障“增动能”。将非在编教师待遇保障与生均财政拨款、等级评估认定相挂钩,确保工资足额发放、同工同酬;将民办园教师待遇落实情况与示范园评选、普惠园认定相结合,在全市率先新增普惠性民办园教职工校方责任险、教师园龄补贴和大病互助保险,将普惠性民办园教职工社保公积金单位缴纳部分纳入财政保障并补贴70%,确保教师队伍稳三是安全保障“筑屏障”。区教委每年投入资金为幼儿园聘请专业安保人员;区卫健委、区市场监管局推进“卫生监督蓝盾行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行动”;区公安分局落实“护学”“高峰勤务”制度。全区幼儿园安全工作考核优良率、重点部位监控覆盖率、一键式报警系统安装率均达100%。

供给体系多元化,分层分类拓展“服务圈”一是公办学位“再扩容”。编制完善《渝中区幼儿园园点布局规划(2023—2035)》,新增幼儿园用地74.4亩,确保每个街道均有1-3所高质量公办园。二是普惠学位“再扩量”。通过迁建、扩建、转制等方式充实普惠学位,指导18所小区配套园建成普惠园。完善多元奖补体系,将普惠性民办园生均标准从1050元提高到3000元,引导16所民办园转为普惠园三是优质学位“再扩面”。组建3个教育集团、8个片区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课程共建、教研共促、资源共享,通过承办新园、举办分园、合作办园等形式,带动18所民办园实现等级晋升,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园”。

发展体系精品化,提质提优增强“辨识度”。一是硬件改善“提品相”。聚焦老城区、建成区园舍狭小的短板,通过上天入地、场地租赁、共建共享、关停分流等方式,“一园一策”完善功能配置,让办园条件“焕新颜、大改善”,让“家门口的优质园”可感可及。二是内涵发展“提品位”。推进“一园一品”建设,打造形成创造教育、情智教育、和谐教育等办园品牌。加强科研驱动,承担市级及以上课题40余项,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重点课题1项;获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出版发行的《让幼儿教育充满伦理关怀》被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称赞为“创新了中国特色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三是梯队培养“提品格”。推进“名师名园长培养”工程,举办园长领导力论坛、成渝双城学前教育研讨会、园长高级研修班。每年投入约150万元,实施幼儿教师规范化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开展保育员和早教教师培训、教师学历提升助力计划,实现全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全覆盖

治理体系长效化,常态常新提升“获得感”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设立独立党支部26个、联合党支部6个,无党员的幼儿园均配备2名党建指导员。培育实施党建项目30个,示范带动幼儿园办园质量整体提升,全区市级示范园、一级园占比达46%,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占比达85%,各项占比保持全市领先。二是督导引领“促规范”。建立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片区督导与交叉督导、经常性督导与突击性督导“三结合模式”,构建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片区、幼儿园督导室组成的四级联动督导网络,实“目标管理—过程督导—跟踪问效—整改销号—情况通报”的五步工作法,形成督导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的长效机制。三是服务引领“惠民生”。将学前教育发展与建设全国儿童友好城市、交出“民生报表”高分答卷相结合,推动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体育运动场地等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分批分类项目化推进儿童友好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和整体适儿化改造,确保学前教育“民生答卷”惠民有感。

三、经验启示

聚焦机制抓重点,筑牢普惠之基立足“强保障、增供给、促发展”目标,构建高位统筹、系统谋划、一体推进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形成区委区政府统筹领导、部门街道合力共建的格局,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普惠性学前资源持续扩大,办园水平实现提质增效,基本建成全域覆盖、均衡分布、多元供给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聚焦问题破难点,厚积优质之本。针对资源分布不均、非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民办园教师“五险一金”落实不到位等瓶颈问题,持续推进公办学位扩容、普惠学位扩量、优质学位扩面行动,实现公办园动态核编补充、民办园教师社会保障政策全覆盖落实、全区学前教育师资一体化培训“三大突破”,有效破解了制约学前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经验。

聚焦发展创亮点,行稳长远之路。着眼“文化一流、硬件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治理一流”,以硬件改善、内涵发展、梯队培养为关键抓手,以党建示范、督导规范、服务惠民为重要动力,以高质量科研引领科学保教为核心路径,育出一批具有文化辨识度、社会美誉度和家长认可度的办园品牌和经验做法,形成了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渝中路径。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