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历史】统编历史教材中“学史崇德”和“人物扫描”栏目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5-01-15 作者:李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学史崇德”与“人物扫描”栏目,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材正文辅助系统中的两个栏目。其中,“人物扫描”是沿用现行统编历史教材的一个栏目,“学史崇德”为此次修订教材新设置的栏目。二者在内容的设置与功能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所区别。

从内容来看,“人物扫描”与“学史崇德”栏目均选取了与课文正文内容相关的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设置在相关正文旁边,并大多配有历史人物的画像或照片。因每课课文容量有限,两个栏目篇幅都不长,字数一般控制在250字以内。

从功能来看,两个栏目都是从人物的角度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与扩展,帮助学生了解某一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与人生经历,从而更好地将历史中发生的事件与在其中活动的人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相关联来看待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

当然,两个栏目中讲述的历史人物,并不单指对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或英雄人物,也包括在历史长河中对推动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如八年级下册教材设置的一个“学史崇德”栏目,就讲述了在西北、华北、东北“三北”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几代塞罕坝人挥洒青春热血,接续奋斗,将茫茫荒原建设成绵延不尽的苍林翠海,谱写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赞歌

“人物扫描”与“学史崇德”栏目又有所区别。

“人物扫描”栏目选取的多为历史上除帝王、领导人外的高层政治人物,如教材设置了商鞅、祖逖、姚崇、郭子仪、王安石、张居正、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宝贵、李大钊、杨靖宇、左权、伯里克利、亚里士多德、华盛顿、马克思、列宁、甘地、罗斯福等50多位人物的扫描,重点叙述他们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们生平经历中与教材正文内容相关的部分,简要介绍人物其他方面的信息。栏目文字高度浓缩与概括,仅用短短一两百字就概括介绍了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迹。

教材在叙述中注意详略得当,避免顾此失彼,使得“人物扫描”栏目的内容体现出简洁而不失完整性的特点。如七年级上册在介绍西周的兴衰时,正文只是提到了吕尚这个人物的名字,学生如果没有太多史学积累,便不清楚吕尚是谁。因此,教材在正文旁设置了一则关于吕尚的“人物扫描”,介绍了吕尚的生平事迹,学生借此可清楚地了解吕尚这个人物,更好地理解正文内容。

“学史崇德”栏目多选取基层人民、英雄模范人物。如,教材写了司马迁、孙思邈、岳飞、文天祥、邓世昌、林觉民、林祥谦、方志敏、陈树湘、赵一曼、白求恩、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杨根思、黄文秀等30多位人物的事迹与精神。

“学史崇德”栏目主要是从历史人物的言行或历史故事中体现出其精神品质,体现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导出育人价值,使学生明理、修德、立志。栏目重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如,七年级上册设置的“学史崇德”栏目,讲到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诸葛亮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等等。栏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优秀人物的事迹,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人物扫描”与“学史崇德”栏目与教材正文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培育历史核心素养。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主任编辑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