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读法探索:“a、o、e”里的“o”到底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5-01-15 作者:孙浩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一年级的语文课里刚刚接触拼音时,都是从“a、o、e、i、u、ü”开始学起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几个拼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单个元音构成的“单韵母”。本篇要谈的“o”就是其中一个。所以,“o”在发音时,应当和其他的单韵母“a”“u”等一样,只发一个元音,发音过程中保持口形稳定、不能变动。可不能把“o”读成“ao(凹)”,也不能把“o”读成“ou(欧)”。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o”句子噢(ō),原来是他!哦(ó),他也要来参加我们的会?”“哦(ò),我懂了。

此外,可以比一比“o”和“e”,尤其注意观察、体会发音时你的嘴唇的形状。很容易就发现,发“e”的时候嘴唇是向左右两侧展开的,而发“o”的时候嘴唇要拢圆。如果更容易发出“e”,但找不到“o”的发音位置的话,不妨试试这个办法:先发一个“e”,保持住舌位,然后把嘴唇拢圆,继续发音就可以发出“o”了

然后再试一试把声母带上,在音节中感受“o”的发音。比如,读“bo(波)”,试着把音拉长“bo——”,发到后面就只剩下“o——”,认真体会一下这个“o——”。这样我们就知道怎么发出“o”

可以发现,“o”单独念和与“b、p、m、f”这四个声母拼起来念的时候,有点不一样。例如波(bō)、泼(pō)、摸(mō)、佛(fó)“o”与“b、p、m、f”相拼,发出来的音很接近“uo(窝)”

这是因为,“b、p、m、f”都是唇音声母,“o”与唇音声母拼合,受唇音特征影响,从唇音过渡到“o”,中间往往伴有一个短暂的“u”。因此在拼写形式上,要省略这个过渡音“u”

许多语言学专家都曾谈论过这个问题,《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之一周有光先生在回顾《方案》制订过程的文章中记录了o”的拼写形式的确定过程:

“北拉‘波’写‘bo’,‘多’写‘do’。拼音‘波’写‘bo’,‘多’写‘duo’。有人建议一概按照北拉写法,可以节省字母。又有人建议把‘波’也写成‘buo’,统一规格,符合原理。方案委员会研究之后,决定采用注音字母的传统写法。”——周有光(1998)《<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语文建设》,第4期。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著作中引用了文字学家钱玄同的一段论述“因‘波,坡,摩,佛’四音的声ㄅ,ㄆ,ㄇ,ㄈ是两唇音,大可把下面的圆唇元音ㄨ略去,所以这四音不拼作buo,puo,muo,fuo,而省作bo,po,mo,fo;至于其他各音,则均须用uo拼。”——王力(1986)《王力文集 第4卷 汉语音韵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473页。

著名实验语音学家林涛先生和王理嘉先生指出:普通话里的“o”单独出现在唇辅音之后,前面往往有一个很短暂的“u”,这样,“o”的精确的严式标音按说应该是[uo],也就是说具有复合元音的色彩。——林焘、王理嘉(2013)《语音学教程》(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便于理解,引用时简化了国际音标的附加符号。)

从中可以知道,“bo”“po”“mo”“fo”在发音中确有过渡音“u”,但在拼写形式上,出于减省的考虑,采用注音字母的传统写法,省略了“u”。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编辑)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