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对旧教材进行打磨优化,重视儿童主体地位。以一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新教材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整体降低了难度,放缓了坡度,注重幼小衔接,保护孩子天性,并将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积极立足儿童视域,赋能学生成长。
儿童视角有趣味
更新教材内容,关注儿童生活。一年级上册新教材更新的课文内容上努力关注儿童生活和成长,适应时代需求,力求多姿多彩,童真童趣。比如,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的课程表中增加了“课间操”,并将“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更加贴近学生真实的学校生活,让学生更有学习认同感。在语文园地三中“用拼音”环节“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中,将“yā lí”改为“lì zhwū yā”改为“hé mǎ”,内容更加积极向上,童趣自然。再比如,新增了《两件宝》这样的经典儿歌,言简意赅,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不仅适合儿童诵读吟咏,还能帮助学生启智增慧。
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新教材更新和修改了部分插图,设计得更加形象生动,富有童趣,同时意境满满,引人入胜。其中让人最眼前一亮的插图修改是《ie üe er》一课,新教材将原来的雪景图中增加了梅花图,寥寥几笔,图片的意境更加丰富和优美;同时词语也由“夜色、雪花”改为了“梅花开、雪花飘、夜色美”,诗意十足,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具有儿童的情趣,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滋润学生的心灵。这样的细节更新还有很多,比如《ai ei ui》一课中将识字读词环节的图片改为了常见的蔬菜水果图,色彩丰富,生活气息浓厚,学生借助图片认字读词,并能分类认识事物,多有意思呀!
降低难度重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是小学语文统编新教材编写的三大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教材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与关注。
小坡度学拼音,不再焦虑。很多家长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有是否需要提前学习拼音的困扰,担心上学以后孩子跟不上语文课堂的快节奏。一年级的新教材实事求是地对拼音单元进行了修改,放缓步伐,降低难度,让家长和学生不再焦虑。
新教材将原本的两个单元扩展为三个单元,课时变长,教学步伐减缓,对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友好。特别是原来的《i u ü y w》一课变成了两节课《i u ü》和《y w》,这一改变特别值得赞赏。原来的《y w》单独作为1课编排在《zh ch sh r》一课之后,一课的容量非常大,内容紧凑,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总是容易混淆声母和韵母的区别。新教材一方面分解了拼音学习的难度,优化了教学流程,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认识到隔音字母“y、w”的特殊性,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新教材还贴心地为孩子们科学安排新旧知识的融合,特别注重已学拼音的复现,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比如在学习完了《d t n l》后,教材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形近声母“b、d”“f、t”的比较,让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j q x》一课中识字读词部分,增加了“老虎打鼓”图及音节词,在新课中复现了关于前一课《g k h》的音节,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这种修订真正体现了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改变,让学生无意中养成“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的习惯。
新教材将拼音单元每课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变得更加聚焦连贯,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压力。首先,调整了拼音字母、音节的书写位置,将原本每课最后的书写区域前置到了情境图和音节词后,加强了拼音内容的整合,相比旧教材显得更加聚焦。其次,新教材将双横线认字和识字学词合并为一个板块,放在了儿歌之前,并在儿歌板块增加题干“读一读”,进一步明确了儿歌的定位,有的儿歌内容也做了调整,难度下降,比如《d t n l》的儿歌《轻轻跳》换成了《小白兔》等,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清楚容易,也有效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压力。
慢节奏识生字,乐趣多多。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新教材在识字数量上也降低了难度。由原先认识300个必认汉字和100个必写汉字,变成了280个必认汉字和 100个必写汉字,整体识字数量下降,识字压力降低。其中第一个识字单元利用学生学前识字的基础,安排了33个生活中的高频字和学生入学前熟悉的儿歌、故事,通过熟识的内容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营造心理安全感,体验学习成就感,降低学生初入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新教材在字表字序的安排上也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比如,在《我是中国人》增加了“我是中国人”到“我们都是中国人”的变化,梯度递升,体现对幼小衔接阶段学生语感的培养。再比如,将“词”和“语”分开识记,先在《z c s》一课中跟随“字、词、句子”中学习“词”,将旧教材中的“词语”中的“语”拆开并后置到语文园地二“识字加油站”中,避免了学生对于“词”“词语”理解的混乱,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课程表来识记,更加贴近生活,学生识记起来简单有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教材坚持用有趣的情境和方法由浅入深地教会孩子识字。识字单元从最简单的传统蒙学《三字经》中的“天地人”开始,降低识字恐惧,《日月山川》引导学生看图识字,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和兴趣。教材中还有大量儿童熟悉并且有趣的儿歌识字。另外,新增的语文园地二中的“识字加油站”呈现了学生常见的作业本来引导学生识字,向学生渗透了生活中识字的意识,上面的生字本身就是学生常见常用的,学起来轻松简单,乐趣多多。
单元整合提素养
新教材对单元内的课文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强化了单元学习的整体性,努力体现和践行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围绕单元主题来组织安排典范的选文,更加便于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单元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特别要提到的是,新教材第五单元删除了《小小的船》一课,增加了《雪地里的小画家》,加上本身的《秋天》《江南》《四季》,单元内容更加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自然”主题也更加鲜明。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于这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点尝试。
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可以创设“畅游四季,感受四季之美,创编四季儿歌作品集”的学习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创编“四季儿歌作品集”,并让他们推荐喜欢的季节,为四季风光代言。然后设置四个有序列、有递进层级的子任务,并安排相应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如下学习任务群框架:
任务一:收藏浪漫秋色。学习课文《秋天》和《语文园地》的“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开展“读读认认,逛秋天字词园”“读读品品,赏‘秋之美’”“写写读读,感‘秋之趣’”“发挥想象,创‘秋之歌’” 四个学习活动,在跟随课文欣赏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中,引导学生读诵《秋天》,在读、背、诵、说、写等活动中感受秋天的美景与变化,对秋天产生美好的遐想。
任务二:传唱夏日江南。学习课文《江南》《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板块,学生通过“趣认生字,初识江南”“看图读诗,乐游江南”“花样诵读,播报江南”“仿写诗歌,推荐江南”四个学习活动,认识生字、诵读古诗、感受韵律美,发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并尝试借助语言支架仿写句子。
任务三:欣赏冬日雪景。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开展“字词闯关,走进绘画场”“趣读儿歌,欣赏雪地画”“发挥想象,创编动物诗”三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化身小小观察员,认读生字,读好儿歌,能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任务四:代言四季风光。学习课文《四季》《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口语交际”“日积月累”板块,学生通过“认识代言人”“闯四季字词关”“咏四季之韵”“探四季之趣”“赞四季之美”五个学习活动,体验四季之趣,发现四季之美,分类认识四季的词语,借助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创编四季儿歌,为四季风光代言。
由此可见,新教材单元内容整合后更加清晰明朗,其内容与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将更加吻合适配,能够让教师更加易于找到教材与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有意义的学习任务群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和积极探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发展。
总之,新教材鲜明地凸显了儿童色彩,插图细节更加形象生动,内容安排更加合理适用,更是走进学生生活,站在儿童的角度充分为孩子们去考虑,整个教材充满了美好和意趣,力求让孩子们在童趣中学到真语文,努力促进学生成长。(作者单位系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新华校区)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