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界诗歌日这一天,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澳岛被春日的诗意与潮声笼罩。这一天,有“诗人教师”之称的周其星教育手记《我在海岛当老师》新书首发式,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举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南澳县教育局等单位,以 “诗潮涌动南澳岛,教育共筑山海桥” 为主题,将这场教育叙事与文学诗意的邂逅,献给所有为理想努力耕耘的教育者。
新书首发式上,南澳岛的小诗人们集体诵读自己创作的童诗
跨越山海:开启支教新征程
2022年9月,教师周其星从深圳出发,踏上南澳岛,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这座被潮汐雕刻的海岛,充满着渔村的烟火气息和历史的余温。对于周其星来说,这里既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教育舞台。
初到南澳,周其星被安排担任后宅镇中心小学 311 班的语文教师。他很快就发现了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朗读时拖音严重,基础知识薄弱。面对这些情况,周其星决定从课堂细节入手,整顿课堂秩序。他要求学生双手捧书、朗声诵读,并通过“课前三分钟静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他自费购买诗歌抄写本,带领学生抄诗、读诗,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
当发现班级图书匮乏时,周其星积极行动起来。他联系深圳出版社和友人,募集到 300 余册童书,填满了教室的书架。同时,他还推动亲子共读活动,让书籍成为连接家校的桥梁,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诗意课堂:让海岛风物化为诗
有一次台风突袭海岛,学校停课。但周其星并没有让这难得的“空闲”时光白白流逝,而是将教学重心转向诗歌创作。他带领学生观察礁石、潮汐与落日,用“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的引导法,启发学生将海岛的独特风物转化为优美的诗句。
在周其星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学生楒慬笔下的礁石“分开浪与风”,章芸幻想“四个我在写诗”,恩萱将落日比作“被大海吞下的咸蛋黄”……这些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诗句,从抄写本中流淌而出,原本沉默的课堂逐渐被童声点亮,充满了诗意。
在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支教期间,周其星为学生开展“写作小能手”培训
周其星并不满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他进一步拓展教学场景。清明时节,他布置“家族树”作业,让学生追溯家族故事,增强对家族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他带领学生探访南澳沉船博物馆,从古老的瓷片中触摸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让历史不再遥远;在海丝广场风雨亭中,他组织读诗会,让海风与诗句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自然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家校联动:搭建教育共同体
教学之余,周其星深入学生家庭,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在家访中,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他指导学生李悟选择知识性节目替代动画片,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经营理发店深夜归家的父母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分享教育经验。他将家访照片分享至班级群,记录家长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让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
与此同时,周其星积极推动深圳与南澳两地的教育联动。他邀请深圳名师跨海授课,为南澳的师生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成两地师生结对共读,拓宽学生的视野;组织南澳教师赴深交流,围绕古诗词教学、整本书阅读等主题展开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台风过后的篮球赛、母亲节风雨亭中的读诗会、期末“尾巴之歌”朗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中,教育的温度在一次次实践中悄然传递。家长们从最初的疑虑逐渐转为支持,班级群中满是学生成长的见证,家校之间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支教接近尾声时,周其星为311班的学生送上种子与贡糕,寓意“播种希望,收获甘甜”。在班级诗歌朗诵会上,学生们自信地登台,诗句与海浪共鸣,展现出他们在这一年中的成长与进步。家长们也纷纷来到现场,见证孩子们的蜕变,许多人眼中泛起了感动的泪花。
离岛前,周其星发起深圳家庭与海岛家庭结对活动,让教育的连接跨越山海,为两地家庭和孩子搭建了长期交流的平台。回到深圳后,周其星感慨地说:“我的教育故事,又有了新的开始。”
教育思考:诠释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我在海岛当老师》一书以朴素而真挚的笔触,记录了周其星在南澳岛的365天支教历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周其星既是教育的实践者,也是深入的思考者。他扎根海岛,以“平等对话”为教育初心,将城市的教育经验与乡土实践相结合。这些探索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彰显了教师“以生为本、因地制宜”的育人智慧。
面对教育资源的差异,周其星没有陷入城乡对比的窠臼,而是聚焦本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这种“在地化教育”实践,正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因材施教传统的当代回响。这种打破地域壁垒、整合社会资源的尝试,为乡村教育提供了开放共生的创新范式,呼应了新时代共建共享的教育发展理念。
《我在海岛当老师》,周其星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5年3月版
书中没有宏大的教育宣言,却以细腻的日常叙事传递着深远的立意。从学生第一次写出比喻句的雀跃,到家长深夜家访时的倾心交谈;从台风天批改作业的沉思,到诗歌朗诵会上稚嫩而坚定的声音…… 这些片段共同勾勒出一位教师对教育本质的探寻:尊重生命差异,激发成长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岛屿”上向阳生长。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