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厚德育人教师团队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厚德育人教师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自获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来,依托学校厚德育人工程,持续将黄大年崇高精神实质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坚持五个聚焦,实施五大计划,努力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师德师风 实施示范引领计划
团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标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标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用实际行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鲜明的政治导向,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质效。
党建引领,完善机制。团队锚定制约大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党委定期研究思政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进课堂听、讲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加强党对“大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示范带动,涵养师德。团队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会,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选树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将师德师风纳入团队成员目标考核中,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相挂钩,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建立起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师风管理闭环。
传承精神,初心守梦。团队遵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并将黄大年精神作为团队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融入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和服务创新的每一个环节。
聚焦教育教学 实施提质增效计划
团队牢牢抓住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关键”,强化教育教学、显性隐性、线上线下、校企家社“四个协同”,通过具有时代特征、职教特色、财经院校特点的教育实践,让大思政课充满生命力、感染力。
以德施教,德技并修。团队将“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和“重德重能、惟精惟一”的学院精神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用好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赓续红色血脉,实施思政课创优计划,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
岗课赛证,融合创新。团队在全校开展教育理念大讨论,依托讨论系列成果,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设计为抓手,将课程思政要求细化到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计划中,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以思政课为核心,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大思政课程体系。
师生共行,知行合一。团队坚持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并重,做到师生共行、教学相长。通过整合校内外思政育人资源,不断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融通校内外资源,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德育体检中心,根据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德育检测点,研制德育检测指标,为学生绘制个性化的德育成长画像。
聚焦科学研究 实施创新驱动计划
团队秉承“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理念,大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不断增强团队科研活力,积极融入“秦创原”,搭乘咸阳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东风,强化服务与技术供给,做勇于创新的工匠之师。
科教融汇,数字驱动。团队精准对接陕西和全国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的人才能力新需求,依托省级样板支部平台、国家级样板支部红色教育资源库、VR体验(学习)中心,开发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形成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智慧思政水平。
市域联合,产教协同。团队不断拓展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企业广泛深入参与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营造校企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在企业开展丰富多样的“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专业特色,发挥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关注企业对实习实训学生的评价反馈,促进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
传承创新,匠心筑梦。团队成员贺兴文在团队中发挥作为全国劳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成功申报工艺美术专业、学前教育等新专业,通过大师进校园、劳模进课堂等系列活动。让蓝田玉雕、凤翔泥塑、耀州瓷器等关中非遗技艺走进校园,传承工匠精神,助力陕西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聚焦社会服务 实施理论惠民计划
团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扎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传承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黄大年精神。
扎根三秦,服务区域发展。团队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多人先后志愿担任了陕西省西咸新区高素质农民培训专家、教育部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专家、咸阳市基层治理培训专家、陕西省青年讲师团成员、咸阳市青年讲师团成员等社会兼职。
立足行业,共助乡村振兴。团队积极参与“双百工程”,以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与对口帮扶县——柞水县深度合作,4名教师长期在柞水职教中心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指导柞水县职教中心制定了“薪火相传、厚德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实施方案、“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方案,协助完善了相关专业与课程建设,构建了中高职思政课贯通衔接体系。
发挥优势,响应“一带一路”。团队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以“中希秦岭工坊”为依托,输出中国职教标准,服务中国企业借力“一带一路”更好地“走出去”。团队成员参与制定的大数据与会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及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三套专业标准获希腊权威评估机构TQUK认证,被纳入希腊奥利森职业培训学院的育人体系。
聚焦团队建设 实施持续发展计划
团队秉承“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争当新时代“大先生”和“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先后吸纳职教名师、引聘行业专家、培育骨干标兵,老中青薪火相继、传帮带共谱新篇,构建起协同育人的大师资体系。
明确宗旨,凝练精神。团队确定了“传承红色根脉、坚定理想信念、传播优秀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团队宗旨,凝练了“以德为先、聚焦育人,思政铸魂、惟精惟一”的团队精神。依托思政课创新发展中心、省级名师工作室等,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薪火相传,构建集体教研制度,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校际交流培训、观摩课堂等学习活动,切实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团队负责人程书强从教28年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用教育家的情怀擦亮教育底色,2021年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管理者。此外,团队先后吸纳了全国劳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优秀团干、陕西省教科文卫系统“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思政标兵能手等各类人才。
育训并举,协同育人。团队充分发挥专职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鼓励学历晋升,确保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整合辅导员、班主任“生力军”作用,建好用好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室,主动盘活兼职教师“协同军”作用。
团队赴张载祠实践研学
入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团队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志向抱负,在三尺讲台上践行和传承黄大年精神,涵养高尚师德师风,积淀扎实学识技能,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争当新时代的“大先生”和“四有好老师”,向着“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目标不断奋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力量。(作者程书强系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