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引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模式强调将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标志着传统的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旧模式正在转变。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教育科学化、个性化、高效化发展,海亮科技集团推出了“星学伴”平板教学产品。自试点项目启动以来,首批学校反响热烈,展现了“星学伴”的良好能力,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模式。
精准备课:教学设计有依据
课堂上,有些学生还未消化讲过的知识点,却没有勇气和教师说;教师也同样苦恼于无法准确判定学生掌握情况……疑难知识点悄悄滚起“雪球”。
“有了‘星学伴’的加持,我可以直接在后台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重庆市武隆区实验中学副校长陈俊杰,信心满满地反馈说。日常教学中,他通常会在课前布置五、六题的预习题,涵盖已学和新增的知识点,并通过“星学伴”平台收集数据,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既确保了对学生学情的深入了解,又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学生通过“星学伴”完成习题(左),教师通过“星学伴”发布班级通知(右)
陈俊杰坦言,正是得益于这种课前学情的精准把脉,他在大单元备课上更加有的放矢。以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销售类问题大单元教学为例,前几章的知识点都是为第五章的一元一次方程做铺垫的。但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方式一章一章分开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到第五章时忘记了前几章的知识点。
为此,陈俊杰利用“星学伴”平台,将五章知识点串联起来设计了一套课前测试题。后台可以精确统计到每个学生的正确率,他笑称:“多亏‘星学伴’帮我找出了那些‘滥竽充数’的学生。”基于此,他还在课后安排了帮扶小组进行针对性帮扶,如此一套组合拳下来,真正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把知识点掌握透彻。
值得一提的是,陈俊杰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引领,带动班级其他学科老师共同加入“星学伴”的使用行列,让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互动课堂:学生视角成C位
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视角”的加入还激发了教师对于互动式课堂的追求,促使他们在提升教学质量上不断探索与实践,海亮外语中学教师赵玉妍便是其中之一。
赵玉妍的英语课堂通常以视频为引子,借助“星学伴”即时截取关键画面,进行匹配练习。短短的2~3分钟,便足以让学生迅速融入学习情境之中;也能够帮助赵老师捕捉到学生的状态,从而灵活调整教学节奏。
赵玉妍深知,传统PPT展示关键词句的方式过于依赖教师的主导地位,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积极转变思路,从学生视角出发,通过“星学伴”展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共同进行沉浸式阅读与解题。教学中,她利用平板中的多样化工具,如彩色笔圈画、文本拖动缩放等,直观生动地展示思考步骤与解题过程,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养成了解题习惯。
赵玉妍利用“星学伴”进行匹配练习(左),利用“星学伴”讲解文章(右)
不仅如此,赵玉妍还善于利用学生作业作为教学资源,通过“作业展优”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当课堂气氛稍显沉闷时,赵老师也总能巧妙地运用“课堂提问”功能,通过抢答、点名、小红花等互动环节,瞬间点燃课堂气氛。
这样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与成长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本身,无疑也为互动课堂的实践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课后追踪:疑难点逐个击破
在追求高效与个性化学习的背景下,课后巩固与互动课堂的有机结合,正逐步构建起知识内化的新桥梁。
传统线性教学模式在应对学生多样化、即时性的学习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当学生面临知识点遗漏或疑惑时,往往只能依赖有限的课堂笔记和即时记忆。
“星学伴”通过全面记录老师的课件、板书及上课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回溯、精听、深挖的知识宝库。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教师宋森林对此深表赞同,“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老师课堂上的板书无疑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星学伴’正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媒介,它让板书的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在智能化作业模式方面,“星学伴”更是为师生带来了更优解。它不仅简化了传统作业流程中的繁琐环节,还通过精准作业系统,实现了作业的智能化组题、批阅及学情分析。教师仅凭一块平板,就能轻松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后台统计数据,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对错误率较低的题目鼓励学生课后讨论或个别辅导。
令人惊喜的是,不同教师对“星学伴”精准作业功能的偏好与创新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的互动性和个性化。从肖曼老师的“个人错题集”到陈俊杰校长的“悬赏作业”,再到宋森林老师强调“学生批定”的重要性……每一种应用都展现了“星学伴”在促进学生作业习惯养成和知识点深化理解方面的独特价值。
宋森林利用“星学伴”布置作业(左)并查看完成情况(右)
如今,“星学伴”已深入多所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并持续优化完善。这块小小的一块平板,已串联起整个教学环节。这种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方式,让教学成为一个动态和持续优化的过程。
未来,“星学伴”将继续秉持“教师精准教,学生有效学”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平台功能,丰富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