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陕西省西安滨河学校的一名党员教师,钱明明十年如一日扎根基础教育一线,深耕红色启蒙教育,用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执着,书写着童心向党的温暖答卷。
讲台前沿:红色种子这样播撒
“老师,党旗上的锤子和镰刀,是不是和外婆家的农具一样呀?”学习课文《场景歌》时,学生们天真地提问,成了钱明明进行红色启蒙的契机。她从一面红旗、一把铜号讲到团员、党员的成长历程,将宏大的主题融入学生们能理解的红色小故事。“他们为小英雄雨来掩护交通员的情节屏住呼吸,这就是信仰最初的模样。”钱明明说。
如何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可感可知?钱明明深谙“看见”的力量。集体活动时,学生们喜欢在脸上贴小国旗。学生小言曾兴奋地指着国旗说:“老师你看,我们贴的五角星和党旗上的一样亮!”这稚嫩的话语,让她在备课本上郑重写下:教育是让信仰长出翅膀的过程。
这份信念在特殊时期更显分量。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为了让父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学生不掉队,钱明明牺牲休息时间,单独为他们辅导。“党员就像伞骨,看着细,撑起来能挡好大的风雨。”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疫贡献心力。
新队员入队仪式
点滴践行:党徽在粉笔灰里闪光
“最好的教育就是‘看见’。”一位老教师的箴言点醒了钱明明。她开始在语文课堂中巧妙融入实践体验:讲《朱德的扁担》,就带学生们用硬纸板制作扁担,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学《吃水不忘挖井人》,特意找来老式水桶,让学生们轮流提一提,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具象重量。
去年,学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在讨论“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党员先进性”时,钱明明的答案朴实而有力:它藏在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开窗通风、开灯、开电脑的这些细微准备中;它藏在弯腰为学生整理歪斜的红领巾的瞬间;它更藏在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中。正如她在文章中所悟:“所谓成效常驻,就是把为人民服务,拆解成日常教学的每一个踏实脚印。”
班级合影
童心向党:七月最美的生日礼物
临近“七一”,一堂特别的班会课在钱明明所在的班级展开。“7月1日是什么日子?”问题一出,40多只小手如林举起。“是党的生日!像我们过儿童节要唱生日快乐歌!”学生小然的回答充满童趣。钱明明给学生们分发了小红旗,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们的歌声飞出窗外,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也唱响了纯真的赤子之心。
放学时,小然气喘吁吁跑回来,将一颗彩纸包裹的糖果塞进钱明明手里:“老师,这是给党的生日礼物,你替我交给她,好不好?”糖纸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与她胸前的党徽光泽交相辉映。这一刻,钱明明深刻体会到入党时教导员说的话:“党员的身份,不在发言稿里,而在别人需要时,你先伸出的那只手上。”那些在“理想中国·青年学习班”学到的理论,最终都落进了这样具体而温暖的瞬间。
开展党史学习
10年来,钱明明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立德树人的答卷。钱明明表示,愿做教育原野上的一颗石子,铺就学生们通往理想的路。“这‘石子’铺在晨光中擦净的黑板上,铺在放学后仔细关好的门窗里,更铺在学生们亲手贴上的每一颗鲜红五角星中。”(作者系西安滨河学校小学部教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