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当下,不少教师面临AI生成结果与实际需求脱节的困境。近日,学科网《老师请开讲》“学AI用AI”系列第13期“AI核心技能:掌握多轮对话的秘诀”开讲,教师人工智能技能实践者、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高忠臣,以“四大核心优化策略”为核心,通过真实案例演示为教师提供了“让AI生成结果更贴合教学实际”的实操指南。
本次讲座吸引近6000名教师在线参与,互动区留言超3500条。不少教师表示,讲座直击“AI 生成结果不理想”的痛点,提供的优化方法简单直接且可操作性强,让AI工具真正从“炫技”走向实用。
高忠臣在讲座中指出,AI生成并非一步到位的魔法,而是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对话持续优化的过程。“好的AI结果,是教师与工具共同创作的产物。” 这一观点得到了在场教师的广泛认同。
讲座开篇直指教师使用AI的普遍认知误区——“一个万能提示词就能得到满意结果”。高忠臣通过调研数据指出,超过80%的教师对初次AI生成结果不满意,其根源在于三点:一是AI不会“读心术”,无法获取未明确的背景信息;二是语言表达存在天然歧义,AI可能误解语义;三是教育场景本身复杂,难以一次完成精准生成。
“比如让AI写‘精准’的教学目标,‘精准’究竟指符合课标还是可测量?不明确的指令只会让AI输出模板化内容。” 高忠臣的分析让教师们恍然大悟,为后续优化策略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高忠臣讲解四大核心优化策略
在讲座中,高忠臣提炼的“四大核心优化策略”是本场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从“初步生成”到“落地应用”的完整闭环。其中,“提问式优化”通过追问细节、限定范围引导AI深化内容;“反馈式优化”用“具体评价+修改建议”精准修正,如同批改学生作文;“迭代式优化”分阶段拆解任务,避免AI因需求过多而失焦;“融合式优化”让教师结合教学经验进行最终整合,如根据学生特点调整AI生成的课堂活动设计,确保贴合实际。这四大策略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搭配,为教师提供了应对不同场景的工具箱。
为让教师直观理解策略应用,高忠臣以“生成智能班级管理网页”为案例,完整演示优化全过程,案例中甚至包含AI理解错误快捷加减分规则、界面元素遮挡等真实问题的解决,让教师看到从“不完美到完美”的完整路径,增强了方法的可复制性。
高忠臣在讲座中反复强调:“AI是助手而非替代者,教师的经验判断才是优化的核心。”他指出,融合式优化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审阅AI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加入个性化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
学科网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讲座聚焦“AI生成结果的落地‘最后一公里’”,旨在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法论。未来,《老师请开讲》系列将持续关注教师真实需求,推出更多接地气的实践内容,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向深向实发展。(何生祖)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