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赣南医科大学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组织师生奔赴革命老区。师生深入田间地头,贴近基层百姓,通过红色教育浸润、专业服务落地、基层实践赋能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唱响“红医精神铸魂育人”主旋律。
学校康复学院“红医有我 乡约康途”社会实践队走进会昌县,队员们循着红色足迹扎根乡土,以专业所长践行“红医”精神。活动中,他们发挥康复专业优势,为当地村民提供急救技能培训、健康科普宣教、常见肩颈病防护、康复推拿等服务,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图为学校“红医有我 乡约康途”社会实践队员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学校药学院组织“红药匠”实践队走进龙南市,开展系列红色实践活动。队员们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钟汉华,走进工农红军龙南历史陈列馆、红岩村烟园围,聆听革命故事;开展“永葆初心使命、锤炼过硬作风”主题微课堂,感悟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深情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将红色基因融入医药初心。同时,实践队开展“相伴‘童心港湾’,共度‘七彩假期’”系列活动,通过传授急救知识、学唱红歌、讲述红色医生故事、传播中草药知识,用专业与爱心将红色基因和医药初心融入实践。
学校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红色蒲公英”实践队赴于都县,走进梓山镇曾雍雅将军故居,观看沉浸式剧目《长征第一渡》。队员们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活动中,队员们化身“代言人”开展公益直播,结合红军长征故事推介当地特色产品;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健康科普课堂和就医语言微课堂,将红色研学与服务基层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小橘灯”实践队深入瑞金市,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二苏大旧址、沙洲坝红井等,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和理想信念。实践队员深入乡村基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开展防溺水教育、反诈骗宣传、法律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辅导等多元服务,为乡村儿童保驾护航。此外,队员们围绕抗战精神赓续、身心健康管理、红色文化遗址法治保护机制等主题开展调研,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学校医学技术学院“清风杏林”实践队赴兴国县,探访刘启耀纪念馆、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兴国烈士陵园等地,感悟革命先烈的清廉忠诚、实干作风和崇高抉择。队员们立足医学专业特色,在程水村“一老一小”幸福院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向村民宣传反诈和防溺水知识,参与田间劳动,记录群众需求。以关爱童心为核心,队员们开展党史小故事讲解、急救技能教学、绘画、非遗漆扇制作、书法、推普宣讲、共唱爱国歌曲等活动,实现“红色教育+健康服务+文化传承”的多维实践。
学校第一临床医学院“红医新长征”实践队走进于都县仓前村村史展览馆,聆听红军后代讲述革命烈士事迹,沿着红军行军路线重走长征路,实地感悟长征精神。队员们联合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义诊服务,为村民提供基础诊疗项目;入户走访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宣教,将红色教育与专业服务相结合,让长征精神与红医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交汇,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服务的深度融合。
图为学校“红医新长征”实践队员聆听红军后代讲述革命烈士事迹
学校全科医学院“红医薪火・急救先锋”实践队沿着赣南闽西革命老区足迹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在龙南市龙南镇红岩村烟园围重温入党誓词,走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井、中央红色医院旧址,自编自导《红医赤心——傅连暲》情景剧,感悟红医先驱的坚定信念,让红色医德在演绎中薪火相传。此外,队员们在龙南市文化社区、瑞金朱坊村等设立基层急救站,捐赠急救包,指导村民学习海姆利希急救法、心肺复苏等技能;在福建省长汀县用“普通话+客家方言”开展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居民普及急救与慢性病知识,让红医精神在跨地域、跨民族服务中延伸。
图为学校“红医薪火・急救先锋”实践队在龙南市设立基层急救站
赣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开创地,是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的起源地和人民医学教育的发祥地。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医务人员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红医精神。
近年来,赣南医科大学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赓续红医血脉,持续擦亮“红医魂”党建育人品牌,以红医精神铸魂育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