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以手语为媒 打造心育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10-11 作者:秦梦雨 李悦箐 梁磊 吴婧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心理健康教育是赋能创新思维发展、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构建校园安全生态的关键路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对培养学生心理资本至关重要。基于此,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聚焦心理育人核心命题,直面高校心理育人实践中情感表达载体缺位、传统引导方法效能衰减、心理问题识别响应迟滞三大难题,依托“手之舞·心之语”手语工作室为载体,通过深度整合手语符号与教育教学场域,在“专业融通—艺术浸润—服务育人”三位一体架构下,形成兼具专业性、艺术性与社会服务功能的非言语心理育人体系

手启心光手语符号的情感重构

“手之舞·心之语”工作室打破单一语言表达的局限,深挖手语语言属性艺术属性双重价值。一是将铁路手势信号(如调车作业手信号)进行情感化改编,打造“专业手势情绪符号艺术语言”转化链。例如原创《最美铁路人》手语剧,通过专业手势与情感手语的融合,使学生在动作演绎中实现专业认同与情绪宣泄的同频共振

二是匠心构建阶梯式干预机制立足具身认知理论所揭示的“身体动作与认知过程相互关联”原理,设计“肢体表达—情感投射—认知强化”的三阶训练体系。通过每周2次、持续12周的系统化韵律训练,引导学生在手语的张弛开合中完成从机械模仿到情感融入的蜕变,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艺术化呈现。

双线融合:织就心理育人立体网

“手之舞·心之语”工作室践行双线融合”育人模式,以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淬炼心理育人新范式

线下打造沉浸式育人场域工作室组建心理学、艺术教育、运输专业跨学科教师团队,开发手语情感表达、铁路手势解码等特色课程,累计创编《微光致远·温暖同行》等13部原创手语作品,让专业符号与情感表达在韵律中实现美美与共。此外,工作室与白手杖服务中心、盲哑学校等机构缔结公益联盟累计开展手语传社会系列活动50余场,为超人次视障群体传递温暖关怀,让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厚植社会责任担当

线上搭建数字化赋能平台工作室自主推出12期手之舞·心之语系列微课,动态手语演绎+心理知识解说互动形式呈现,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累计20万次播放量,单条最高互动5000次,开辟跨时空云端心育新阵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推动心理教育从单向输出转向多维互动,课堂场景延伸至社会场域构建全场景、立体化的心理育人

育心塑能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式突破

3年深耕,成效斐然。学院“手之舞·心之语工作室以手语为媒,累计辐射学生5000余人,通过周期性手语训练为1000余名心理焦虑学生点亮情绪表达之光。原创手语舞作品《微光致远·温暖同行》《指间舞盛世·瑞彩映华章》分别荣获第八届陕西省高校百家慕课艺术疗愈比赛特等奖及第九届比赛金奖,连同《最美铁路人》等作品,累计斩获省市级奖项10项,以艺术之力绘就心理育人新画卷。

在实践探索中,工作室构建“手语创编—心理疏导—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学案例库,让专业符号成为心理干预的灵动载体;培育手语志愿服务队,将心理育人的温暖触角延伸至铁路车站等职业场景;搭建“作品评论区—心理辅导站”联动机制,借助新媒体互动精准捕捉隐性心理信号,织牢学生心理防护网络。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手之舞·心之语”工作室的实践,以非言语表达的独特优势,将专业手势转化为心理干预的柔性工具,将艺术表达拓展为社会服务的温暖平台,构建起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心理育人模式。未来,工作室将锚定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目标,持续深化非言语心理干预为特色的心语交响工程,开发多元化内容,加强校内外协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实践经验。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