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嘉兴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申报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英译‘改写’现象研究”成功获批立项。这是外国语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彰显了学院的学术实力,也成为学院近年来深化有组织科研的标志性成果。
作为第三批浙江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嘉兴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学科立院、科研强院”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将其有效转化为学科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深耕特色研究领域、搭建高端智库平台,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实现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同步跃升,走出一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锚定国家战略需求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学院党委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确立“立足语言根基、聚焦特色团队、深化交叉融合”的科研发展路径。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组建一对一跨学科小团队、区域国别研究团队及科研工作坊大团队,学院在国际事务、红色话语构建、医学语用与翻译、实验语用学四大跨学科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外语学科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在党建引领下,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被列为嘉兴市一流学科校内培育学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成功获批,首届翻译专业硕士录取率和报到率均为100%。学院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红色文化翻译与江南文化外译等特色方向,深化双导师制,建设虚拟仿真翻译实验室,不断深化翻译学科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院还积极拓展学科发展新维度,构建“国际关系+涉外文化+翻译”跨学科培养模式,建设核心课程体系,重点打造全球治理、涉外文化与法律翻译等特色课程模块。目前,国际事务硕士学位点已被列为学校培育点。
确立红色文化特色方向 打造有组织科研范式
学院立足“红船精神育人”理念,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确立“红色文化外译”为学科特色方向,构建“党建引领、平台支撑、团队攻坚”的有组织科研范式体系。
学院党委依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成立了“红色文化对外译介研究所”。该研究所由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第二党支部党员教师领衔,联合党史党建与翻译领域专家,组建跨学科团队,建立“党建+科研”协同机制,通过开发“外语讲党史”课程、开展红色资源译介实践等路径,推动科研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学院秉持“基础研究专业精深,应用研究服务社会”的理念,坚持做“有用的科研”,深耕跨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产出了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与社会价值的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科研团队聚焦红色文化译介策略研究、多语多功能语料库平台建设,建成汇集600万词汇的中英双语特色语料库,收录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献。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完成100余万字地方政府官网英译任务,连续十年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输送千余名双语志愿者。
近3年来,党建引领下的科研成效显著,党建和事业实现“一融双高”:学院新增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国际会议志愿者英语综合服务智能训练虚拟仿真实验”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4篇咨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相关部门采纳;出版学术专著13部、译著2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4篇。
建强高端智库资政平台 夯实科研支撑体系
学院坚持平台化发展、实体化运作思路,以智库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多中心协同、跨领域联动的科研支撑体系,为学科发展注入持续强劲动力。
学院牵头成立了中东欧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聘请国际专家担任特聘教授,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目前,该中心已发布首期季度研究报告,“以数据穿透现象,以洞察预见未来”,深度解码中东欧15国最新经济表现,从宏观数据到行业细节,从政策调整到市场反应,为浙江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学院组建嘉兴安澜研究中心,针对企业“走出去”需求,开展跨境投资风险预警、多语种合规咨询等研究。此外,学院正推进建设嘉兴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聚焦中澳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完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当前,“美澳研究”智库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原创和编译文章140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10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学术影响。
未来,嘉兴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党建与科研融合路径,纵深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做强做优红色文化外译和区域国别研究品牌,加快高水平智库平台建设,激发有组织科研的创新活力,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