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正式落幕。论坛期间,第二届“全球教育研究方法创新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该奖项由“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于2024年发起设立,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在教育研究方法论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
经过“全球教育研究方法创新奖”评审委员会的严格遴选,本届奖项共授予5位学者。其中,日本的佐藤学教授作为获奖者之一亲临论坛现场,并在论坛中对其提出的“学习共同体”理论作了深入阐释。

获奖者佐藤学教授(图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
在主旨报告中,佐藤学系统回顾了“学习共同体”教育改进模式的研究历程,并通过多部代表性著作展示其研究成果。每一部著作均体现了他对课堂实践与学生发展的深切关怀,彰显出一位教育学者的学术热忱与责任担当。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其新作《学习革命:教室与学校的未来形象》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整合研究团队在日本学校的长期支援经验及多国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系统阐释了面向21世纪高质量教育发展所亟须的学习革命理论,并勾勒出未来学校教育的理想图景。

佐藤学教授作主旨报告
《学习革命:教室与学校的未来形象》一经推介,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展位前咨询与购书者络绎不绝,现场反响热烈。佐藤学教授亦亲临展位,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学习革命:教室与学校的未来形象》一书封面
在全球教育面临深刻转型的当下,《学习革命:教室与学校的未来形象》一书通过对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系统阐释与实践验证,为21世纪的学校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与实践框架,展现了学习共同体理论在指导学校转型中的有效性,同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现代教学理论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从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型社会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以标准化评价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21世纪型教与学”的新范式应运而生,其特征体现为三大基本原理的转型:教学关系的根本性转变、学习目标的深化与拓展、学习组织形式的重构。学习共同体理论正是与这一时代转型高度契合的教育理念,它不仅是一套操作方法,更是一种教育哲学和学校改革的整体愿景。
学习共同体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在系统结构上,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
教室层面的学生学习共同体:在这一子系统中,学生通过协同学习建立起互助互学的关系。与传统的小组合作不同,协同学习强调“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文化氛围,通过“探索性对话”推动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学校层面的教师同僚性共同体:这一子系统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变。通过构建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社群,打破传统学校中教师孤立工作的状态,形成合作共研的教学文化。
社会层面的全民参与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不仅限于学校内部,还扩展到家长和社区的广泛参与。家长、市民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协同支持教育的终身学习网络,构建“教育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这三个子系统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习共同体的完整架构,为学校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层面,该书通过日本及海外多所学校的改革案例,展示了学习共同体理论如何具体引导学校实现优质学习。
协同学习机制的构建:与传统教学中强调“互相教授”不同,学习共同体强调“互相倾听与学习”的关系建立。在实践中,这体现为“探索性对话”的深入开展——学生通过高质量的语言交流,共同建构知识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佐藤学教授特别强调“挑战学习”的重要性,即通过精心设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学习共同体理论倡导从儿童学习的事实中让教师们互相学习,建构作为专家的教师同僚性,创建专家学习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促进学习质量提升,促进反思型教师成长。
学校领导力的重新定义:在学习共同体中,校长的角色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愿景引领者”和“文化建构者”。校长的核心任务不是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建议”,而是通过与教师、学生的持续对话,形成“目标与课题的共有”,并在“现状认识—愿景构建—实践改进”的循环中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改革进程的推进策略: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从“哲学共识建立”开始,逐步推进到“教室实践变革”,最后实现“学校文化重塑”。这一过程强调“由内而外”的变革逻辑,尊重每个学校的独特情境,避免简单的模式复制。
此外,在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学术贡献上,《学习革命:教室与学校的未来形象》一书总结了实践经验,通过系统的理论建构,为当代教育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科学视角的丰富与发展:学习共同体理论回应了当代学习科学的核心关切,特别是在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学习研究方面提供了重要补充。对“协同学习”“探索性对话”等机制的深入分析,丰富了我们对学习社会性的理解,为构建21世纪学习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全球教育话语的本土贡献:作为源自东亚教育情境的理论创新,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全球教育讨论提供了独特的东方视角。特别是在协调集体发展与个性尊重、传统继承与创新追求等看似对立的价值方面,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
方法论层面的创新:学习共同体理论建立在数年的行动研究基础上,体现了以“课堂观察”为核心的实践研究范式,构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改进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
随着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习共同体理论强调的探究性学习、协同对话、挑战学习等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高度匹配,可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操作参考。
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言,学习是一场“从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的旅行”,而学习共同体则是这一旅程中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对于教育者而言,本书旨在成为学校改革的航海图和指南针,更希望成为一种教育信念的重塑和教育理想的回归,助力构建更加公平、优质、充满活力的教育未来。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