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此正式拉开了“双减”工作的序幕。“双减”政策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一年来,各地各学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近期推出“教育局长谈‘双减’”,请教育局长谈谈当地在“双减”落地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飨读者。
记者: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东湖区如何向课堂要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冯玉成:“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从两方面解决问题。
一是开发作业设计工具,培训教师使用作业设计工具。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研员对照课程标准,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整理出每课时知识点,研制了“东湖区小学作业设计清单”。指导教师以“教学目标、课堂能完成的学习目标、需通过作业巩固和提升的目标、作业内容及预计完成时长”四个板块,对教材和练习册中的习题进行逐一删选,删去机械、重复的习题,补充探究类、活动类、合作类等多样性作业。将作业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一道习题,减量不减质,让作业更加科学有效。下一步,我们还要开发单元作业设计工具,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作业设计工具,以作业设计撬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二是以科研为引领,针对作业设计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区域总课题+校域子课题”的方式,在全区各校开展高质量作业设计的课题研究。引入专家力量指导教研团队开展专题调研,分学科了解区域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筛选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从作业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维度出发拟定校域子课题,依托作业研究工作室开展实践研究。
记者:东湖区如何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后服务?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冯玉成:首先,以课程为支架,建构学校课后服务项目。我们提出“迈向3.0课程”的改革方案,本质上是融入学校每一个细胞的课程变革,即将内涵发展、特色办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以及评价构成立体之网。区域课程变革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课程变革,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课后服务项目的实施,让学校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23所学校、23种风情,学校的课后服务已全面实现课程化的课后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整合运用、师生的共同成长。
其次,以素养为目标,引领学校课后服务方向。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呢?我们认为:应契合时代发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引领学校课后服务,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素养化的课后服务,打破了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怪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再次,以特色为抓手,打造学校课后服务亮点。孩子的兴趣、潜能不一,学校的资源、规划不一。怎么做好课后服务呢?我们认为:应结合学生需求、教学资源(教师、家长和专家)和时代主题,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既关注兴趣培养,又关注特长培养,还着眼特色社团,努力打造学校课后服务的亮点。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化、素养化、特色化,是东湖落地有痕的“双减”行动,也是东湖落笔有声的“双减”答卷,它将有力促进东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视频制作:周子涵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