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发布时间:2018-03-01 作者:王拓 王梦然 杨频萍 来源:

摘 要: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的关注,令从事教育工作的代表委员们非常振奋。他们结合各自教育工作实际展开热议,对报告中提到的“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充满期待。
  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的关注,令从事教育工作的代表委员们非常振奋。他们结合各自教育工作实际展开热议,对报告中提到的“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充满期待。   补上学前教育短板   “各地学前教育投入水平较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师资队伍明显滞后,尤其在编教师比例、学历达标教师比例、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均滞后于义务教育。”省政协委员、民革镇江市委主委、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王加友建议,增加学前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比例,建立非事业编教师人事代理制度,人事代理性质的教师可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其工资、社会保障等经费由财政拨付,同时平等参与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   “连云港公办幼儿园只占三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蓬勃发展同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省政协委员、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主委、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健建议,物价部门弹性定价,主管单位适当补贴,按照不同地区幼儿园生均成本制定收费标准,并给予普惠性经费补贴、减免租金等政策性补贴。对新建幼儿园给予政府购买或用地补助和减免租金等优惠,对改扩建幼儿园根据扩招规模予以相关补贴,根据年度考核情况以奖代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让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院长倪春玲感到振奋。“幼儿教育目前师资缺口大、专业化水平偏低。”倪春玲说,当前幼儿园“大班额”现象尤其明显,“两教一保”配备不足,少量教师缺乏合格资质。“一方面严把准入门槛,对富余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对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再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做好学前教育法修订工作,明确幼师责任,促进学前教育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要更均衡多元   “从塔尖教育走向塔基教育,是一种适时的理性呼唤。”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认为,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发挥“指挥棒”作用,从顶层设计方面对教育评价进行调整。“学校和教师应多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培养精英的‘塔尖教育’未必适合每位学生,强调培养学生品格、性格、习惯等,往往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从人的一生看,‘育’的作用往往比‘教’更大。”   “以应试为目标,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省政协委员、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说,“大多数培养路径都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好坏,单一分数论评价体系,不仅停留在学校层面,还停留在家长和社会层面。我们更应关注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做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   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观念转变。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透露,南通今年将实施“雏鹰起航”计划,主要措施有:为中小学生家长分发通识读本,提供信息化平台让其探讨教育话题,培养1000名家庭教育名师,开设1000场公益讲座以及编写一本家庭教育成功案例等。   高等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加大投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来自高校的代表委员们信心满满。   “高等教育改善专业学习与就业实际脱节的状况迫在眉睫。”省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王庚教授建议,通过现代网络技术,高校探索建立以量化管理为重点,集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成果存贮、毕业设计评定等内容于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   省人大代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认为,高等教育面临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改变的巨大挑战。“未来更需要的是能够和人工智能一起创造的人,目前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准备好。未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专业化精英培养,一种模式是行业性精英培养。”   “当前,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应该促进不同类型的高校各安其位、争创一流、办出特色,避免‘千校一面’。” 省人大代表、无锡太湖学院党委书记金秋萍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与地方社会经济“同频共振”,与研究型大学错位发展,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拓 王梦然 杨频萍)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