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星耀西安,弦歌不辍

——《大树西迁》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8-03-16 作者:徐吉东 来源:

  《大树西迁》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秦腔戏剧,它用原本粗犷豪放的戏曲形式,演绎一个家族、几代人胸怀大志、以身许国、志愿报国的故事,感情朴实真挚、感动人心。我就从回忆《大树西迁》的几个片段开始,谈谈自己在其中的学、思、践、悟。   一、学   (一)学矢志报国,与祖国同心同向的坚定信念   主人公孟冰茜追随丈夫从生活条件、教学环境优越的沿海,毅然响应国家号召,随着交通大学整体西迁来到黄土漫漫、创业初始的大西北,她的内心有过起伏,有过苦闷,产生过动摇,在第一幕里西迁的教师听到可以返回沿海,孟教授问先生“都到这一步了,你还犯什么傻”。但先生掷地有声地回答:“筚路蓝缕志存高远,开启山林意义非凡”,“天地做广厦,日月作灯塔,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在苏教授看来,国家至上,事业至上,优越的生活、个人的荣誉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最后,主人公孟冰茜还是被爱人投身西部的精神感动,一留就是一辈子。   (二)学不为物欲所困,不为诱惑所动,治学安守的淡泊之心   在孟教授的生日当天,美兰看到新疆归来的苏小眠,追问待遇,问住房,谈实惠,但苏小眠心里,是祖国航天工业、新疆能源开发的大格局,是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出成绩的那份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人生的一种潇洒,更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致诚境界。孟教授问儿子:“告诉妈妈,你感觉悔不悔”,亏不亏?小眠说“不悔西行清贫铅华退,不亏域外科研成果菲”,我想,这就一个科学家“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更是“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境界,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更是我们面对新征程、新使命的精神动力。   (三)学克尽己职、执着事业、勤勉拼搏的奋斗豪情   回看苏、孟教授一家三代人在西部的奋斗历程,小眠在剧中有这样一段话:“爷爷在大漠实现理想,爸爸在西部铸就华章,妈妈在西部把事业开创,学术精进成交大栋梁”。而苏小眠自己,也在“不拴着绳子就会被吹跑”的戈壁滩上,成为院士,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壮丽诗篇。所谓“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西北荒原上建起一所重点大学,靠的是奋斗;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高地,领衔高端制造装备“大国重器”自主创新,靠的也是奋斗。这就是所谓的“父子的坚毅总使人感奋,父子的背影总给人精神!”   二、思   在今年年初学习交大西迁事迹时,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从十里洋场上海迁徙到十三朝古都西安,需要跨越的不仅仅是1509公里的物理距离,更是难以估量的心理障碍。60多年前,一群纯粹而勇敢的知识分子欣然启程,不少人拖家带口、举家搬迁,在西部播撒下绵绵不绝的智慧种子。在开往西安的专列里,在人手一张的乘车票上,有一行字格外醒目:“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看过演出,我心里也在思考:当代青年又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家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青年怎样,国家就会怎样。诚然,现在我们不会再面对“交大西迁”这样的大事抉择,但是国家和时代对我们青年的呼唤没有变,青年身上承担的家国责任没有变,青年人心中追求事业,追求理想的热火不能变。“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是李保国的志向;“愿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是黄大年的追求;“在青山留下足迹,把人民扛在肩上”是廖俊波的担当。在新时代,更需要青年人有新理想、新作为。经纬交错的西迁故事,映射出的不仅是一个家庭、几代人在时代呼唤、国家需要时的精神风貌,更映射出新时代里青年人应该坚守的价值观,映射出新一代人追求的使命和担当。   三、践   在《大树西迁》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代西迁人“星耀西安,弦歌不辍”执着,看到他们对事业、对学生、对家人的高标准、严要求;看到苏教授在文革中饱受欺辱但没有退缩,没有逃避,心系讲台、学生、交大西迁朋辈师友的正能量;看到葱葱郁郁的梧桐树,拔地而起的实验室,现在一东一西的两所双一流大学,这是一代代西迁人,甚至是迁二代、迁三代“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丰硕果实。   之于自己,一名年轻的新公务员,工作学习的路还有很长,我也给自己定下几个目标:一是坚持一份学习动力。干部人事工作政策性强,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党性,找准方向;加强业务领域学习,熟悉政策,掌握方法;加强科学文化学习,提升涵养,提高素质,用不断充电去填补“本领赤字”和“能力恐慌”。二是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作为青年干部,经手的工作繁多细致,要能新工作里多问几个为什么,新任务中多想几个怎么办,通过思考中完成视野转换,身份转换,增强执行能力、创新能力。三是练就一项扎实的本领。要肯做小事,能做难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最基础的工作,最能锻造出扎实的自己。   四、悟   去年因公去西安交通大学出差,中午得一小会儿功夫散步校园,不知不觉走到彭康像处。远远就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在那里讲说,塑像前整齐摆着几支叫不出名的小白花。后来向交大的老师提及,他们说虽然现在的教师学生已经不再是西迁的主人公,但交大传承的这份西迁精神,却一直在激励着每一个交大人。   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年轻公务员,面对当前全面加快“双一流”建设,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重任,我们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工作的落实者,就要坚守主责,主动担当,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将来,我们可能会成为事业的谋划者,变革的推动者,我们也将秉承西迁这股无私奉献、催人奋进的精神,把振兴教育事业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注入新的能量,传到更加壮阔的远方。(教育部人事司第二党支部 徐吉东)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