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实质蕴涵

发布时间:2019-04-15 作者:顾昭明 张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摘  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四有”好老师;基础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明确其实质蕴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前提。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回应了这一历史期望。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教师见证和参与了文明的历史创造。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个民族的文明传承就有了根本依靠,未来发展就有了坚强依托。只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才能让教育更好地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在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办好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始终面临着既要实现公平发展又要实现有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面临既要培养亿万有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又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双重任务。回答好中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时代课题,需要全党全国和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但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学生正处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教师是知识、思想和真理的传播者,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的角色甚至比家长更加重要,其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一生一世。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深刻揭示了教师在培养人中的本质作用。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让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学生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是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终极目标任务。

1.培养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理想信念问题,是好老师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好老师的定海神针。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就没有安身立命的根本,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不能成为好老师。

好老师要树立政治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生最根本的追求。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心中才会有国家和民族,才能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好老师要树立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这也是好老师教育职业理想信念的基准。好老师只有以“四个服务”为基准,才能自觉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好老师树立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是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好老师不仅自己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同时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决弘道者和积极传播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培养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少年身上,而教师的道德情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好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教师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以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好老师首先应该有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老师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有宁静之心、有淡泊之怀,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潜心研究学问、专注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3.培养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好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老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如果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这样的老师不能成为好老师。好老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扩大学习半径,练就过硬本领,不仅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好老师成为智慧型的老师。智慧型老师是老师的最高层次,追求的是一种教育的内在品质和境界。智慧型老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学识,还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善于发现问题并向学生抛出问题,善于诱发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增强创新能力,善于激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求,好老师要“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培养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是对教育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教育真谛的深刻揭示。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首先要对学生有责任心。老师肩负培养人的重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成才。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老师要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但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决定了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要容纳个性,允许差异。好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善待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的隐私。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时代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能够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是教师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职业、与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第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研究的领域、讲授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教师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到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第二,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课堂上怎么说,更在于课堂外怎么做。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第三,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教师不仅要潜心研究学问,更要明道、信道。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拥有一双观察世界的慧眼,才不会跟着错误的东西跑,成为错误言论的传播者。教师不能只做书斋里的学问,要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第四,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教师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研究成果使用有规范,课堂讲授也有规范。教师既要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要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2.提高教师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新时代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总体要求包括: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提高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把握能力、塑造能力,增强“四个意识”;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这些要求,抓住了提升教师政治地位最根本的东西。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密切相关,既包括薪酬、福利等经济因素,也包括尊重、信任、荣誉等非经济因素,是反映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再次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教师要以担当起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为荣。

3.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理应得到尊重。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一是找好典型。要实事求是,保证典型真实可靠、可亲可敬,使典型让人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不能用造假的方式包装典型,不能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拔高典型,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催生典型。二是要用好形式。教师典型宣传,空洞说教、生硬灌输不行,刻意迎合、取悦受众不行,庸俗低媚、极端表达更不行。好的思想、观念、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三是要讲好故事。讲优秀教师的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只有让优秀教师的故事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话题,才能让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赢得社会认同。

[本文为2016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编号:16JFZX028)、2017年度教育部专项任务重点项目(编号:17JFZX010)的成果]

【作者单位:顾昭明 山西财经大学,张剑 南昌职业学院】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19年第7期 责任编辑:韩晓萌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