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机遇与挑战

——第二届西部高教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9-04-24 作者:木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4月20日,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适应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推动西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四川轻化工大学高教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西部高教论坛”在四川轻化工大学举行。本次论坛围绕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理论构想、西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产教融合及区域联动等主题进行了积极交流和深入探讨。

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洪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西部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严重失衡,无论是高等教育规模、数量,还是高等教育的投入、资源,与东部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都有较大差距。希望通过共同探讨,一道携手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为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献言献策。

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兰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西部高教论坛将通过搭建西部高教协作平台,整合分散力量开展系统研究,建成西部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心智库,与东部共同形成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双轮驱动格局。

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庹先国教授提出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学校集聚资源的能力,找准学校跨越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倡导“四个用”的大学文化:用发展解决矛盾,用实干作为表率,用业绩体现担当,用品行赢得尊重。

池州学院校长柳友荣教授认为,区域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包括大学必须走出“文化滞后”陷阱,与政府、社会三方关系更具建设性;大学的“区域意识”是区域高等教育产生的前提;差异性是区域高等教育的生命力;区域高等教育的存续必需一个权威性、自律性的中介组织;软实力是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校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是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江苏大学杂志社社长崔金贵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营造了新的发展环境,从高校层面来讲,要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智力支持;从地方政府层面来讲,要先行先试,协同推进;从民间层面来讲,要整合资源,积极参与。并提出未来四大研究转向:一是历史研究转向;二是实证研究转向;三是新型智库转向;四是交流平台转向。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周序博士认为,以往关于“孔雀东南飞”现象的研究,大都采取的是个体主义的视角,在来自西部的女性大学生当中,存在一种被动的“东南飞”现象,这需要我们从个体主义视角上升到社会文化视角,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

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蒋华林研究员表示,应正视并破除“西部意识”,确立西部高等教育确立志存高远、对标一流的发展意识,激发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全面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推动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与教学研究》常务副主编代显华教授认为,高校“留不住”教师归因方向应从教师转移到领导干部身上。任何领导干部相对教师集体智慧和能力而言,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智慧的领导干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适当选择运用“弱势管理”。弱势管理的核心在于以教师为本,信任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凝聚师心,激发师能,铸就同心,合作共事。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蒋馨岚教授,根据贵州省2016-2018年的专项计划招生数据,探讨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县域差异。需要在专项计划的指标分配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保障农村家庭子女充分享受公平的入学机会。

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峻教授认为我国西部地区要综合集成教育资源,优化西南地区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建立西南地区高等教育联动发展的保障机制;构筑教育区域化合作交流平台,提升西南地区高等教育联动发展的效能。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薄存旭教授表示,提升质量的难点并非是列出系列指标,其关键点是通过制度设计,激发教师真正深入本科教学工作的动力和活力,此制度包括三个节点:身份自由,竞争性获益,责任清单。

兰州大学格鲁吉亚研究中心主任车如山副教授表示,未来中格两国以建设教育共同体为目标,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应聚焦于“签证-求学-实习研修-就业”的人才互通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中格高等教育合作战略布局;利用孔子学院/课堂、高校、企业、民间组织等多种平台,优势互补,借力发展,加强中格高校间多渠道的双边合作;搭乘经贸便车,带动中格高等教育合作顺势而为。

宜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何会宁教授认为,教育培养人重要,培养未来培养人的人更加重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建立“1+3”课程体系,实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全程见习制度,利用课题教研引领学生;四是建立以教育现代化指引、智能检测、实践评价体系为一体的科学考核评价制度。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许可峰副教授表示,应保障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主要指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给民族地区企业和内地接收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多企业减税,系统解决民族高等教育的公平、质量和就业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院长助理刘进副教授,对西部地区学生学习准备及学业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探求不同地区学生在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综合分析西部地区学生学业基础是否相对薄弱,并探究如何消减该差异对大学学业表现的影响。

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重庆高教研究》副主编蔡宗模教授表示,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关键是要提升行政层级,加强系统谐振;利用先进技术,确保底线投入;含弘本土资源,扩大开放合作。

四川轻化工大学高教所曹照洁副教授,着重阐释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构政校企“三位一体”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框架体系。

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黄英杰教授作了会议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从宏观战略的“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均衡发展、协同育人,到微观的西部教师的流动与管理、学生的入学机会、学业基础等具体操作路径,提出了西部高教意识、西部高教区域联动、弱势管理、孔雀东南飞、以时间换质量等“接地气”、富有启发性的概念,论坛为西部高等教育的决策者、研究者搭建了经验交流和学术对话的平台。(木然)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