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时代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的探索和实践

发布时间:2019-07-01 作者:李树忠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法学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国际合作、社会服务等角度探讨我国法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教育;高等法学教育;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走向成熟的伟大时代;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伟大时代。”[1]高等教育界在新时代应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学科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探索创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新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新时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面临政治多极化、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育国际化潮流日益凸显。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水平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是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必然选择。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提高全球教育资源利用率,实现全球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迈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意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以内涵式发展为基本路径,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基础性支撑为根本任务。”[2]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建设世界一流法科强校,参与推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勾勒出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劲动力。“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推进教育领域协同创新、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仍须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深入推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空前。作为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并围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立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发表重要讲话,为法科强校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十三五”规划不断推进、依法治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贡献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法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有差距。作为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对标世界一流,建设法科强校,重任在肩、时不我待。

新时代法学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为法学高等教育建设发展提供了极其关键的历史机遇。学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切实肩负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新责任、新担当和新使命,筑牢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稳扎稳打,实干苦干,在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务实拼搏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科强校建设之路。

一是学科建设跨入新阶段。积极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建立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机制,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顺利迈出“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二是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塑造科学思维,强化道德养成,努力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人才。三是科学研究释放新动能。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合作、运行高效的现代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科研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精心打造高端科研平台,整体加强科研梯队建设,系统优化科研创新生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环境条件。加大骨干教师培育和引进力度,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构建以学术大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集群。优化布局、改善结构,积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力量。五是社会服务建立新体系。服务国家战略急需,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能力显著提升,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基本落实,社会培训资源优化整合,法大品牌效应全面形成。六是文化传承创新焕发新活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丰富完善大学精神,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和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七是国际交流合作构建新格局。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全球优势教育资源,传播中国特色教育文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法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

1.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世界一流法科强校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政治领导作用,使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学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这‘两个全面’,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真正承担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3]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四个坚持不懈”,最根本的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基本遵循和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行动指南。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上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志向,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期待、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新任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在基本制度上,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价值诉求上,坚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一流法学学科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学科建设

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更多学科高峰,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夯实法学学科优势地位。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加强法学学科整体建设,全面提升法学二级学科的实力,半数以上目录内二级学科的可量化指标均获领先优势,其余二级学科进入全国前五。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开展法学学科体系创新性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

3.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法学教育。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招生选拔机制,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坚持“课比天大”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考试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项目。加强研究生培养对接社会实践,强化博士研究生培养对接国家战略急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二是加大教学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实施“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的教学队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大力加强质量评估中心建设,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标准并不断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推动就业质量与社会声誉同步提升。适应高等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趋势,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创建“智慧法大”。

4.以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坚持把人才作为科研创新的核心要素,通过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评价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以科研评价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大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完善代表作和同行评价制度,构建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增加高水平科研项目、成果在科研评价和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的权重。优化科研成果分类标准,大幅提高优质成果奖励力度,建立对作出突出科研贡献教师的奖励机制。二是推进高端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已有平台作用,不断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引入优质科研资源,搭建高端科研平台。创设高端科研品牌活动,增强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活跃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加大基础研究和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力度。集全校之力,顺利完成“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法大智慧和法大方案。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构建教师评价综合制度体系、引育体系和各类队伍协调发展机制,建立一支与世界一流法科强校建设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制定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建立以绩效分配机制改革为牵引,以有利于体现人才价值和激励人才成长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大幅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坚持“以岗位为基础,能力与贡献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建立竞争和激励相结合的分配模式。造就一批富有学术创新力、国际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二是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体系。加大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力度,优化岗位聘任机制、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机制和个性化职业发展评价机制,积极构建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制度环境。三是建立健全教师引育体系。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支持计划、海外提升计划,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

6.以国际合作交流为纽带,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积极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双边多边教育合作,密切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切实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一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打造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国际协同创新,实施国际交流“十百千”工程。二是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不断探索与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组织和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科研协同攻关。力争在欧洲和北美地区新建1所~2所孔子学院,努力打造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促进合作办学深度融合,为多元多彩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

7.以“四个服务”为宗旨,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密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在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创造社会价值,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贡献度和美誉度。一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强化“四个服务”意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决策,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建设新型高端智库,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鼓励扶持学校师生参与国内外立法和政策咨询服务。依托获批的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和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优质服务、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二是加强社会服务阵地建设。建设教师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和法学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并力争入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探索建立律师学院等专门教育机构,争取更多高端培训项目,推动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同步提高。积极建设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服务。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实现社会化办学的专业化运行,不断提高开放教育办学水平,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双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整合校内外资源和人才优势,发挥“法大”品牌的辐射效应。(作者李树忠,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参考文献:

[1]吴岩.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N].光明日报,2017-12-19(13).

[2]刘长旭.深刻把握新时代新使命 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7(12):11.

[3]王光彦.汇聚起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J].红旗,2017(23):9.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