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省域招生工作探析

——以北京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9-07-01 作者:孙启明 胡少诚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随着高考录取制度变化、人才选拔模式渐趋多元和新高考改革逐步深化,高水平大学省域招生工作日益重要,既要维护自身声誉和生源优势,又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提供多样化招生服务。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水平大学省域招生工作还存在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制度规范相对粗放、工作理念和方式不够创新等问题。近年来,北京大学A省招生组创新理念,坚持专业化履职、人性化服务、差异化竞争、持续化关怀,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省域;招生

我国现行本科招生录取主要按省域开展,大学将招生计划分配到各省份,在省级考试招生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按照考生志愿和分数进行录取。各地普遍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和平行志愿录取以来,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人才选拔模式渐趋多元和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化,高水平大学广泛开展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省域招生工作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大学日渐重视省域招生工作,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但也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省域招生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第一,新时代省域招生工作的新形势。总体上看,新时代大学招生工作面临的显著变化是人才选拔和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考生选择更加自主、招录方式更加多样、大学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大学要维护自身声誉和生源优势。近年来,为降低考生“滑档风险”,各省份陆续改为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并在主要批次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在这样的制度下,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填报志愿,录取时分数位次优先。因此,考生会在不同大学和专业间进行比选,希望录取到自己分数“最划算”的大学和专业。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则日益激烈,为了吸引优秀考生,大学需要广泛深入宣传自身优势,提供充分的志愿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大学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提供多样化招生服务。2003年起,部分重点大学开始试点自主招生。2015年,“一市两校”(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展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在招生方面获准以综合评价模式招收一部分学生。同年,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优秀学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国家开始实施重点大学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上述新招生类型的出现,使得招生工作的内容更加复杂,要求更加专业化,时间点也逐渐前移。大学需要提前了解生源情况,跟踪关心,还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确保各类型招生录取过程公平、公正。

第二,新时代省域招生工作的新内涵。招生工作兼具学术性和行政性。学术性是指大学要基于本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制度文化等设计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重点是保证选拔的科学性、有效性、公平性。行政性是指大学要建立清晰、高效、安全的工作规范、机制和操作流程,处理各环节的事务性工作,重点是保证学校的招生政策落实到每个细节。招生工作队伍一般由专家团队和事务性工作团队组成,两个团队需要密切配合、协同工作。新时代高水平大学招生工作整体呈现矩阵型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横向代表各种招生类型,突出学术性;纵向代表各省域,突出行政性。大学招生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等)负责制定招生章程、战略、政策,确定招生规模,讨论决定重大事宜。招生办公室是招生工作常设机构,统筹协调具体事务,同时在各省份设立招生工作组协助开展该地区工作。在招生类型单一、实行考前或估分填报志愿的情况下,省域招生工作主要集中于录取阶段,内容简单,时程短,工作量很小。新形势下,逐渐演变为全年系统性、周期性工作。基于当前实践,按时间线罗列,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省域招生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阶段及内容:一是高二暑期,对优秀生源进行摸底,配合学校招生部门举办大学体验型夏令营活动;二是高三上学期,赴生源中学宣讲大学教育和学科专业情况,跟踪联系目标考生;三是高三下学期,赴生源中学宣讲当年招生政策,协助学校招生部门开展各类自主选拔项目的宣传、报名和审核工作,继续跟踪联系目标考生;四是高考前后,密切关注若干重点目标考生,成绩公布后及时研判当年生源形势,为考生提供精准的咨询服务,后期协助学校招生部门做好各类型考生的投档录取工作。

blob.png

图1 矩阵型招生组织结构

新时代省域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在新时代考试招生制度下,本科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愈发重要,高中生迫切需要提前了解大学,大学也需要提前掌握生源情况。作为大学和中学之间的“桥梁”,省域招生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高水平大学省域招生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特别是在人员队伍、制度规范、工作理念等方面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第一,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国内许多高水平大学都设立了省域招生工作组,但省域招生组成员一般都是兼职,许多还是在校学生,能够投入招生工作的时间精力参差不齐,学校也缺乏充足的激励和保障。组员大多由组长个人召集,一般主要考虑籍贯、学科等背景,有的是临时性加入,缺少必要的招生素养。一些大学定期开展招生工作培训,但系统性、规范性不足;一些大学则缺少统一指导。总的来看,省域招生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第二,制度规范不够完备。近年来,国内高水平大学不断加强招生制度建设。在学校工作层面上,一些顶尖大学的招生制度已较规范,特别是在考务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管控,把住了最后一道关。例如:一些大学为了确保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初审和测试过程,测试过程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但在省域招生组层面,则缺乏详细、明确的制度规范。省域招生组是招生工作最前端的触角,参与招生全过程,实际与中学、学生、家长接触最多的也是省域招生组成员。因此,大学有必要对省域招生组进行统一规范。

第三,工作理念和方式滞后。由于当前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高考统招批次又占据主体地位,大学招生自主权十分有限[1]。整个志愿填报相关各方就好像一个“市场”,分数是“货币”,学校和专业则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2]。高水平大学省域招生组甚至不时陷入恶性竞争,媒体上偶尔爆出顶尖大学“抢状元”的新闻,甚至出现一些有损校誉师风的言行。发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招录制度的限制,但同时也暴露出大学招生工作理念和方式滞后。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则缺少对办学特色的提炼和宣传,缺少对目标生源个性的了解和长期关怀。此外,招生与培养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省域招生组把学生招进来以后就不再关心他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情况。

新时代改进省域招生工作的理念与实践:北京大学A省招生组的探索

第一,专业化履职。北京大学A省招生组主要由三种人员组成:专家教授、片区(地市)负责人和学生志愿者。虽然招生组成员均为兼职,A省招生组在组长任期内保证骨干成员相对稳定,并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分工:专家教授主要参与大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情况宣讲、学生资料审核等工作;片区(地市)负责人跟踪联系相应地市的生源中学,接受考生及家长咨询,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学生志愿者协助招生组教师开展工作,跟踪联系目标考生,运营招生组微信公众号等。招生组根据学校招生政策和该省以往经验制定工作指南,便于成员熟悉工作规则和流程。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咨询和录取期间,安排专人统筹协调全省情况,汇总各片区目标考生信息,确保提供给考生的咨询意见准确无误,确保投档录取期间没有疏漏。招生组还要求,凡涉及招生录取的重要事项,必须在专家和片区负责人范围内进行集体决策,并及时向学校招生办公室请示报备。

第二,人性化服务。为加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沟通,A省招生组每年举办中学校长论坛,介绍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和招生政策。为使高中生认识大学及各专业的“庐山真面目”,明确学科兴趣,组织专家学者全年走进约50所中学,举办约100场宣讲,其中不少为院士、知名教授的科普报告。每年寒假组织学校A省学生返乡宣讲,为母校学弟、学妹作励志报告。A省招生组还特别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举办家长专场咨询会,除教师宣讲外,还邀请已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家长分享育子和备考经验。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获取方式,A省招生组开办微信官方公众号,运营团队由招生组教师指导,以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为主。公众号发布学校最新办学和招生要闻,展示学校A省学子风采,解答备考报考疑惑,自运行以来受到考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

第三,差异化竞争。大学之间的生源之争应该是差异化竞争,使学生在全面了解不同大学真实情况之后进行自由选择;而不是竞相抬高与办学求学无关的“价码”,甚至以不恰当的方式利诱学生及家长。学校A省招生组坚持“以我为主”,恪守道德底线,突出自身办学特色,以历史传统、学科优势、文化氛围吸引学生,以招生人员的品德、素质、能力感染学生。对他校在招生过程中一些做法,冷静研判,不盲目效仿,不破坏既定的工作思路和节奏,更不参与恶性竞争。

第四,持续化关怀。由于大学和中学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别,学生初入大学时往往感到许多不适应。大学招生与培养的衔接非常重要。省域招生组从中学起长期关注和接触学生,了解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过程,在学生入校后,可以继续发挥助力作用。A省招生组在高考录取结束后即建立同级学生微信群,由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及时解答学生疑问,促进同省学生的相互交流;不定期举办集体出游、联谊会等活动,使学生在异地能感受到家乡人的温暖;每年为新生制作纪念册,既作为当届学生的纪念,又在赴A省开展招生宣讲活动时发放给高中学生以作激励。招生组还与学校学工、教务等部门密切联系,跟踪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为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学生提供帮助。(作者:孙启明 胡少诚,单位:孙启明,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胡少诚,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

参考文献:

[1]董秀华,王薇,王歆妙.新高考改革:高校招生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3):43-50.

[2]孙启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问题与逻辑[J].教育学术月刊,2017(3):68-73.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