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赤诚“匠心”联结车间与讲台

——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雷

发布时间:2019-07-18 来源:

作为一名讲台上的教师和车间里的“工匠”,他深入钻研技术,发挥技能特长,指导学生参赛,传授专业知识,细致入微关心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为实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很多人”的平凡夙愿。——题记

从教16载,桃李满天下,作为师者,他用一颗爱心,关怀着人生长河中遇到的每一个学生;他也是一个工匠,愿意穷尽一生爱一个职业,穷尽一生磨炼技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说到李雷老师,老师们学生们无不敬佩与喜爱,他的事迹不仅在行业领域内广为传颂,更先后在人民网、中国财经观察报、重庆市电视台等媒体上被报道传播。

不忘初心,以身作则,陪伴学生成长

李雷在光荣的教师岗位上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细致入微地关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教会学生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做时代的弄潮儿、社会的建设者。

进入学校后,李雷兼任了班主任、辅导员等岗位。他带的学生有部分来自农村,家境不宽裕,时常会面临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他坚持每天联系学生,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2006年4月,他发现有一名叫张山的学生上午没有到教室上课,心想着这名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不应该旷课吧?李雷来到了张山的学生寝室,发现他躺在床上,神情痛苦。原来张山生病痛得无力下床,因为家在外省农村,经济困难,不想到医院治病。李雷毫不犹豫地背着张山跑到校门口,乘出租车送他到医院,挂急诊、找医生、缴费办理住院手续。诊断结果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医生说:“还好没有耽误太多时间,否则会向腹膜炎转化”。住院期间,李雷每天都去看望张山,送去家里专门做的营养餐,并对张山说:“不要担心医疗费,你是我的学生,我为你承担”。李雷先后共资助了10余名家庭困难学生,一直到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张山如今已经成为重庆一家沃尔沃汽车销售服务站的服务经理,每年教师节都会约上班级同学一起去李雷家里看望恩师。

2013年6月,一年级新生王一倩不幸患上鼻癌,小小年纪接受了化学治疗,头发都掉光了。9月份新学期马上到了,王一倩最担心的是耽误了课程,爱美的她还怕同学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身体条件也不允许她到校上课。兼任辅导员的李雷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并获得支持,专门为王一倩定制“一个人的课表”,组织教师到王一倩家里上门授课,帮助她完成学业。李雷不但承担了授课任务,还一直关注王一倩的身心状态,给她讲励志故事,陪她聊天,带领学生一起来看望她。王一倩虽然没有在学校,却同样感受到了老师同学的温暖和关爱。王一倩后来说道:“在那一段与病魔作斗争的时间里,我最开心最期盼的事就是李雷老师他们来给我上课,在老师和同学陪伴下,我一步步坚强起来、自信起来!”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生赵子轩一整天都没有到教室上课,兼职辅导员李雷非常担心。知道赵子轩喜欢上网,李雷和赵子轩的父亲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网吧一家一家地找,顺着道路一直走了七、八公里,终于在一个偏僻的网吧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赵子轩。赵子轩的父亲是个急性子,抬脚就要踹赵子轩,站在旁边的李雷阻止不及,一步跨到了两人之间,挨了重重的一脚。在两人惊诧的目光中,李雷平静地说:“教育是要讲究方法的,要给孩子保留尊严”,然后把两人带回了学校。后来赵子轩在学校里再没有逃过一节课,“再去网吧对不起李老师”,赵子轩父亲对儿子也不再使用暴力,改良了教育方法。李雷巧妙地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避免了矛盾的激化,让事情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赵子轩顺利完成了学业领毕业证时,赵子轩的父亲和母亲也来到了学校,面对着和气融融的赵子轩一家人的感谢,李雷感叹到:“改变一个学生,改变了一个家庭。”

多年来,李雷一直坚持着关心学生,为学生解决困难、疏导心理问题,大爱无声,就像精心培育树苗的育林人,陪伴着学生的成长,用平凡之举诠释教师“育人”的神圣使命。

专注技能,因材施教,弘扬工匠精神

大学毕业后,出于对汽车技术的热爱,李雷选择了到汽车修理厂工作,从基层一线维修做起,从维修工、维修组长到技术总监、服务经理,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7年后,带着丰富的行业企业工作经验,抱着“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提高汽车服务行业整体水平”的期望,李雷成为了一名职业教育专业教师。

李雷专注于教学,专注于技能,精心备课、因材施教,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毕业生都有过硬的技能”是李雷最大的愿望。高职院校里有从普通高中考入的统考生,也有中职、职高、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知识基础、技能基础也不在同一个起跑线。李雷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方法,提出了“虽然学生的基础不同,也要做到课堂上每个人都有所提高”的理念。在教授新的班级之前,会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的先前能力;在课堂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选用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论问题,安排实践难度层次递进的实操技能任务,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每课必备”原则,淘汰旧的知识技能,加入国内外前沿技术,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改善教学活动质量,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有新鲜的思想和内容,使学生有新的收获。

在一次上课结束后,一名陌生的“学生”走到讲台前与李雷攀谈起来。原来这是一位学生家长,自己就是一个品牌汽车服务站的技术经理,一直在犹豫孩子究竟该在自己的服务站学技术,还是该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他担心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足够的成长荒废几年光阴,所以偷偷地进入了学校课堂来亲自“检验”一下。在听完李雷教授的一节汽车电路授课后,他激动地说:“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透彻的汽车电路讲解,非常通俗易懂,逻辑清晰,操作程序规范,连我自己听了也非常受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没有错!如果李老师有时间,希望能邀请您到企业里给我们的员工也讲讲课!”

李雷鼓励学生在假期中到汽车维修企业去锻炼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锤炼技能,并主动帮他们联系实践单位。2016年学校进行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李雷主动承担起学徒制课程方案制定工作,并担任学徒制试点学生的指导教师。学生学习的地点不仅在学校课堂,还在企业的生产一线,为了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一早和学生一起挤公交车到企业去,一起在车间实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企业师傅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企业课程、提高岗位技能。在了解到部分学生因每天奔波劳苦、企业学习条件艰苦产生了畏难情绪后,他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讲给学生听,邀请全国技术能手、重庆长安汽车高级技师李虎给学生做讲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劳动态度。在2018年学徒制试点班学生毕业时,学生由于技能强、本领硬,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成了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受到了招聘企业的争抢。

技能大赛是行业技术能手、职业教育优秀人才进行技术比拼的舞台,世界技能大赛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展现了汽车维修行业的最高水平。李雷指导学生获得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重庆选手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赛场获得3次第一名,并在2017年成为重庆市全市技术能手。由于具备汽车技术特长和指导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李雷被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聘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队教练,后又连续被聘为第43、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在世界技能大赛指导期间,他查阅相关英文资料160余册,制定汽车技术项目技能训练标准,完成国家队集训训练、考核命题180余套。在第42~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他指导的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选手分别获得银牌1枚、优胜奖2次,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稳步提高,为国家争得荣誉。

在荣誉的背后,更多的是选手和专家教练团队的艰辛和汗水。在短短几个月的国家队集训中,为了提高选手技能水平,李雷与选手同吃同住,没有节假日,常常训练到晚上十点钟以后,要求选手做到的自己都先做到。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时,为了钻研汽车技术,李雷伏案对着英文资料一看就是两个小时,在起身时因为两腿的酸麻跌倒在地,在选手郑一豪的搀扶下才从地上站起来;为了解决技术问题,躺在汽车底板上测量由上百根电线组成的汽车电路,一躺就是小半天,夜深时躺在床上,满身酸痛的同时还在想着电路之间的逻辑关系。郑一豪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银牌后说道:“我为有这样的‘师父’感到幸运。看到‘师父’都这样拼,在枯燥的一遍遍练习中,我总能坚持到训练结束,不敢懈怠。” 由于在技能大赛中的突出贡献,李雷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世界技能大赛突出贡献个人通报表扬3次、获重庆市委(府)世界技能大赛突出贡献个人通报表扬2次。

“自身保留技术是没有用的,技术需要创新,匠人精神需要传承,才能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现在,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感来源。”李雷如是说。如今,李雷培养过的学生和徒弟遍布重庆市各中高档汽车维修服务站,逐渐成长为重庆市维修行业的骨干力量,部分优秀学生还走出了国门;其中包括全国技术能手6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名、重庆市技术能手8名、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名。

为培养更多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李雷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依托着工作室团队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的优势,对校内服务于专业建设,组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同时也对社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重庆乃至全国汽修行业的整体进步。

笃学勤思,笔耕不辍,书写学术人生

职业教育要有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李雷就是“双师型”教师的典范。他在2019年成为了重庆市首批5个高职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一,承担起了培育重庆市职业教育师资的重任。职业教育教师只有在专业教学领域和技能领域有足够的经验、研究和实践,才能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出教学成果。

在教学初期,李雷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教材而苦恼,便萌发了自己编写教材的念头。他把自己上课的讲义、工作任务单进行整理,结合行业最新技术,编写出了《电控发动机维修》教材初稿并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结合知识点组织理论内容,结合技能点编写实训项目,较早地采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获得了使用师生的好评,被评选为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到目前为止,李雷作为第一主编出版优质教材1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种,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1种、优秀教材1种。由于平时还要承担教学任务,编写教材的时间主要是晚上和节假日,李雷经常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反复推敲废寝忘食,工作到凌晨。

为了提高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规范和技能水平,李雷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历时两年,主编出版了《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能力标准》(2007年出版,104万字),在科技部查新工作站报告中被确定为国内开创性的成果;随后编写出版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2011年出版,73万字)。李雷还编写了“进城务工实用知识与技能丛书”中《实施汽车电路初级维护作业》、“零起点看图学汽车维修丛书”中《看图学汽车保养与维护》等书籍,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好帮手、市场上的畅销书。

一边教学实践,一边教改研究,实践和研究相生相长。李雷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创新方法—中国职教课程改革项目课程开发子项目”课题研究,作为主要成员的教学研究成果“围绕汽车医生培养,共建能力标准,创新和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第六届高等 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标准引领、三业融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职群化’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应用”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自动变速器维修课程”均获得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系列教材”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李雷老师在职业教育领域执着地从事他热爱的事业,以一名共产党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以一名普通教师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力,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在默默无闻的教学生涯里坚守自己的人生夙愿,在点点滴滴的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