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在大城市里拥良好的教学资源,能够安心工作并不稀奇;一个教师,一辈子甘心坚守在偏僻的山区,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却无怨无悔,更值得敬佩!——题记
2004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林丰开老师从老家一所工作了7年的学校调入美岭中学,担任学校高二年段的生物教学工作。2005—2017年,他连续12年坚持奋战在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一线,为山区学子实现大学梦倾注了自己的青春与激情!
不忘初心,坚守山区教育
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地处永春、安溪、大田、漳平三市四县交界处的美岭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距离县城100多公里,地势偏僻,交通十分不便。2000年,美岭中学在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小山村中建设起来,创办之初只是一所初中校,三个年段。有400多名学生,主要来自永春、安溪及大田县等边远农村,95%的学生在校寄宿,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然而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却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大学的企盼。学校初创阶段,办学条件十分艰难,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不少年轻教师因为耐不住山村枯燥、寂寞的生活,最后选择了离开。然而林丰开老师却这样说:“我想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不读书,就走不出这座大山,只能一辈子穷下去。”林老师自1997年福建师范大学毕业,一直坚守在农村中学的工作岗位上,诲人不倦,满怀热情地教书育人,为山区教育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默默地在这幽静又美丽的美岭村中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也深感农村教育的落后,林丰开老师非常了解农村学生的特性和渴求。与城里的学生比,农村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见识不深,学习效率低下。“让山村孩子同城里孩子一样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深深地扎根在林老师的心灵深处。他本着这份初心,一直坚守在山村教育岗位。这些年,许多荣誉纷至沓来,“永春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是对林老师无怨无悔谱写青春之歌的最好诠释。
砥砺前行,精耕三尺讲台
“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身为人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力争上好每一节课。为此,林丰开在备课方面狠下功夫,写一份教案常常要钻研很久。一份教案写完,他都要仔细推敲数次,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起笔重写,反复修改,力求尽善尽美,往往备好一节课,已经是深更半夜了!经常有同事看到他在备课,都会开玩笑说:“都是老教师了,还用得着备课吗?”他总是笑而不答,因为林老师深深懂得,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每届学生学情不同,复习拓展的内容也有差别。比如当某届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时,一些基础内容就要讲得详细些。林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各种教学观摩课,参加报告会,如县名师送教课、省模范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等,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他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发挥好模范带作用。 林丰开老师撰写的教研论文曾多次获得全国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此外,他还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生物学竞赛并多次获奖。
与时俱进,追求精益求精
生物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而生物课又往往安排在下午。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上课容易犯困,甚至打瞌睡,要上好一节生物课是不容易的。为此,他创设出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设计出风趣独特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把相对枯燥的生物知识讲清讲透。例如,复习到ATP的内容时,课本中提到ATP是能量的“通货”,强调ATP的重要性,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于是,他这样说:“通货,就是指生活中的钱,ATP水解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就是你们从口袋里掏钱买东西的过程。口袋钱用完了怎么办呢?”学生马上会回答“挣钱、向父母要”,他便紧接着解释道:“这就是ATP重新合成重新贮存能量的过程。”瞬间,教室里充满了会心的笑声,课堂气氛马上变得活跃。每次上课他都尽量用自己幽默、生动的语言,引领学生翱翔于知识的海洋,让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为他们热爱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有了兴趣,还要有良好的施教方法。2010届他刚担任高三六班的班主任时发现,学生总体学习热情不高,迟迟不能进入刻苦拼博的状态,纪律也较涣散,传统的班会课上动员教育、课后个别谈话,基本没什么效果,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续几晚都睡不着觉。经过仔细分析,他发现了存在的原因,一是现在农村家庭生活条件比以前优越,而多数父母文化不高,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缺少危机意识;二是学校深处山区,相对闭塞,学生与外界接触不多,不能深刻体会到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要让学生振作起来,就应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入手。后来,他尝试用“班内分组竞赛”的方法来管理学生。他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8个人左右,不管成绩好坏,自由组合。由于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学,这样就容易拧成一股绳,形成凝聚力。竞赛内容主要是对每次考试各组进步情况进行评比,以各组成员进步的平均值作为依据,还对每组日常的出勤、纪律进行评比。结果学生都对这种竞赛方案非常感兴趣,觉得很新鲜,跃跃欲试。他再让班干部设计小组成绩竞赛表格和日常评比表格,把各组的宣言一并贴在墙上,作为监督和激励。分组竞赛实施后,班级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组学生步调一致、互相帮助,每个学生都处于斗志昂扬的状态。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在期末时取得了很大进步。经过一年的努力,高考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情暖校园,关爱莘莘学子
农村的学生大多比较内向,主动来向老师请教的不多,所以,主动约谈学生,关爱学生就成了他的习惯。他经常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着作业、试卷,一对一、面对面地细心询问做错的原因并耐心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对于个别“特殊”的学生,他也是用自己的言行耐心地感化。13届一位学生,父母都是茶农,家境贫困。该生平时行为习惯欠佳,脾气暴躁,保证书写了多次,但没多久又犯事。某个晚上,宿舍管理员打来电话,说该生在11点半点名时没回宿舍。他便急忙跑到学生宿舍,询问其他同学,都说没见到,找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都不见人影,便马上与该生家长联系。家长在相邻镇上的一个网吧找到这个学生。等到他父亲把该生送回校,已是凌晨1点多。而林老师一直在宿舍楼前的寒风中焦急等待,学生见到他,欲言又止,满脸愧疚。事后,他根据这个学生体格健壮、爱打篮球的特点,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培养其责任心。此后,这个学生就变了个样,不再出现违纪现象,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来考上福建警察学院。
对林丰开老师来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会花上百倍的努力,以心换心,春风化雨,用自己的真情去关爱、感化、滋润学生的心灵。
爱岗敬业,难舍赤子情怀
2014年10月林丰开老师的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为了尽可能延长生命,医生建议进行化疗。每个疗程的入院、出院手续都需要他亲自办理。于是林老师经常奔波于医院和学校之间,每趟都要来回近500公里的路程,要花上1天的时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教学工作,林老师每次都事先调好自己的课程,从未因为家庭的需要而影响过一堂课。有一次,由于出院时间耽误了,林老师送父亲回到家中已是晚上7点多,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课程,他在匆忙吃过晚饭后,连夜驱车返回学校,为的是第二天能准时到校,不耽误学生的学习。那天晚上,林老师回到学校的时候,已近凌晨1点了……谈到此,他说:“父亲的离去成为我这辈子的遗憾,自己未曾在父亲的病榻前好好地尽过一天孝,是自己心头永远的伤痛。”从父亲病发到离世的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是这样朝迎霞光、披星戴月地在家与学校间来来回回,虽然身心疲惫,但却从来没有落下一节课,每天用微笑面对学生,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扎根深山,固穷守志,拒绝浮华,逆流而上,为圆山里学子的大学梦,为学校的教育,林丰开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默默奉献,教书育人,为山区教育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因为他始终深信,农村教育就是一幅恢弘而华丽的篇章,值得他用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去谱写。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