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疫,是教育的一场“大考”

发布时间:2020-02-18 作者:刘静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防疫快评.png

疫情当前,今年的春季开学时间一再延迟,并严禁开展各类线下聚集性教学活动、培训活动。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按下了“暂停键”,也给教育一个反思的窗口期,给中国教育重构提供了一个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教育无疑也迎接了一次大考。总体上来说,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上应对有力得当,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网络课堂等举措行之有效。但人们在疫情中的表现,也是社会对教育的“成果”和“产品”的一次检验。纵观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折射出教育领域存在的短板与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一是灾难教育仍然缺位。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灾难教育曾经一度成为教育热门话题之一,但此后真正深入开展灾难教育的学校并不多。此次疫情前期,人们面对灾难时的种种恐慌情绪和措手不及,可以说是灾难教育缺位的明证,也用血淋淋的事实再次证明了灾难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是生命教育没有深入人心。此次疫情中,人们表现出缺乏足够保护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意识以及手段。疫情最初报道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根本原因还是缺乏以生命为重的意识。这也再次敲响了生命教育的警钟,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情感,不仅是教授生存技巧,更要提升生命品质。

三是科学教育任重道远。在此次疫情中,科学防护的常识需要反复宣传而不是全民自我行动,不聚集、不聚会等防控措施三令五申,但仍然有许多人当作耳边风,还有谣言四起蛊惑人心、抢购“双黄连”等行为更是让不少人交了“智商税”。生命健康知识的缺乏,给科学防控增加了难度,反映了全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科学教育亟待加强。

在此次应对疫情中,也暴露出教育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一些不足。比如在疫情发生后,不少人不知道如何作为,缺乏转灾难为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网络教育教学匆忙上阵,准备不足,信息化教学素养不够;家校合作难以开展,家校协同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等。特别是个别学校和教师违反规定,利用网络上新课、赶进度,抓住一切时机“弯道超车”。这都反映出在“大疫”这场“大考”中,我们的教育准备不足、应急不够。

成绩、分数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何为人的生命奠基,如何打好人生的底色,才是教育的本质与本真。因此,我们的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对信念教育、灾难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等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强调;我们的教育在提升生存技巧的同时,要对大爱情怀、家国担当、英雄精神、善良品质等倾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危机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这次大疫,虽然影响了千千万万师生的正常工作学习,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考试就业等工作的组织,但未尝不是一次深刻反思教育的机会和重构教育的机遇,从而让大疫成为教育变革的新起点、新机遇。

要从疫情中找到育人的方向。转变升学和分数为导向的现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民族需要的人。这次疫情中,科学家、“白衣战士”等勇敢逆行、不畏生死、不计报酬,表现出了崇高的大爱精神、担当精神。他们当中,许许多多是青年一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希望。这些榜样力量、优秀事迹、感人素材,不正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生动教材么?他们的高尚品质、家国情怀、担当精神不正是我们教育需要培养的吗?

要从疫情中找到教育的教材。病毒的准确来源虽然还不清楚,但很大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要教育学生尊重自然,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处理好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遏制贪欲、敬畏生命。要让学生认真感受和体会这次灾难中的人和事,把疫情作为深刻的教材和课堂,进行灾难教育,用灾难进行教育,在灾难中开展教育。我们不必把教育囿于学校,把学习禁锢于课本。处处皆课堂,事事皆育人。

要从疫情中找到治理的教训。要建立完善教育灾难应急机制,增强教育的风险意识、应急能力。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师的信息素养。要调整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补齐国家急需人才培养的短板。

(刘静:湖南省教育厅)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