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复学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治理疫后综合征 心理干预要先行

发布时间:2020-05-22 作者:焦以璇 柴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 柴葳)“复学后,学校应该首先摸排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只顾着去补落下的功课,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对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调查,她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趋势。有的中学生宅家期间上网成瘾,有的中学生由于不适应线上学习产生焦虑感和挫败感,还有的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这段特殊时期让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心理波动,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刘希娅坦言,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如果采取错误的方式方法,很有可能加重心理焦虑,造成二次伤害。

为此,刘希娅呼吁,应充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在职前职后两端发力,师范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培养,提升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教师职后培训环节增加心理辅导方面的内容,帮助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环节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且加大对心理教育教研力度。

“要配齐配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落实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配齐学校心理教育需要的专、兼职教师。系统研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课程,开展全员培训,既重视理论指导,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要为每一所学校建设心理健康场地,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常态化开展起来。”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建议。

同样关注复学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善竑。在她看来,要科学规范地开展疫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回归校园学习和生活。

杨善竑建议,由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比如教育、卫生健康要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障碍发现、转介、诊断治疗等工作中建立协作机制;针对开学复课中小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及时出台疫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与实施方案”。

同时,加强疫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要加大经费投入,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联合开展重大突发事件下中小学生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的专题研究。

“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基于大数据预测应对心理高危学生的联防联控机制,减少悲剧发生,而且越快越好、越早越好。”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呼吁,公安部门可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学生社交信息,结合互联网及公安大数据建立学生网络异常行为、心理高危学生预警模型,对发现的心理高危学生及时推送给教育部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早治疗。

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样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刘希娅认为,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看心理医生就是不正常”等一系列错误观念,要及时纠偏,避免加重孩子的心理焦虑,将伤害降到最低。

杨善竑建议,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从正面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对待生命,珍爱生命,帮助他们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与方法,平稳度过疫后心理恢复适应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