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张志勇代表:打破线上与线下教育相融合的思维

发布时间:2020-05-25 作者:魏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人民教育》记者 魏倩 董筱婷)“不少人认为,应该追求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融合。我认为,我们既要跳出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二元对立的思维,也要跳出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简单融合的思维,更多的从技术重构教育角度,深刻认识和洞察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5月24日晚上8点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接受了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直播连线采访,在谈到“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价值何在”这个话题时张志勇如是说。

随着中小学全面迎来返校复课,学校如何复盘与反思这段在线教育经历?张志勇表示,在线教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边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已经被完全打通,或许可以说,“学校教育空间的全域教育时代已经到来”。他指出,一段时间的在线教育实践迫使学校重新思考、重新建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存在形态。

张志勇认为,这段时间中小学校通过线上组织教学带来了教育人力资源组织方式的重大变化。学校教育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从原来的教师“个体劳动”转变为“团队集体合作”,出现了各种跨区域的教研活动、教师学科线上集体教研、学科教师团队协作教学等形式,“我把它叫做集众化教育时代,就是集中众人智慧,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来解放我们教师个体的教育生产”。

此次在线教学实践让教师的角色和身份发生了转变,同时也让教师思考,如何面向未来重构教育教学生态。张志勇提到了“五个重构”:重构教师的职业观、重构教师的课程观、重构教师的教学流程、重构学生的学习组织、重构学习的技术流程。

“在此次在线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课程意识被唤醒了,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张志勇表示,我们不是缺课程资源,缺的是教师的课程观、课程意识、课程再造能力,以及教师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的组织起来。他指出,未来教师应该承担起课程开发者的角色、学生学习指导者的角色、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的角色等。

张志勇注意到,在居家学习这段时间,不少学校非常重视学习APP的运用,学科学习工具应用开始常态化,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基于数据的评价与管理,“这是未来教育最大的技术优势,也是我们的教育真正走向科学最可靠的一个支撑”张志勇说。

可以预计,后疫情时代,开放式的网络学习将成为一种常态,关于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张志勇用了4个关键词来概括,这就是人本、开放、智能和创新。张志勇表示,越是走向未来的学校,越重视教育的人文属性,重视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重视尊重和成就每个独特的个体。他提出,人机协同是未来教育的常态,教育将进入“人机协同时代”。

此次两会E政录访谈还连线采访了作业帮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侯建彬。侯建彬强调,在线教育一定要重视数据分析,“如果我们忽略了数据,扔掉了数据,那就没有发挥在线教育最核心的优势特点”。在未来教育过程中,技术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AI、大数据、AR\VR、5G、8K高清视频等新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得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应用,一定会给整个教育行业带来变革,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和效率将得到更大的提升,优质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将成为现实。侯建彬指出,面向未来,要通过技术变革进一步推动教育迈上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普惠化的新台阶。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