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完整版采访实录来了!张志勇:在线教学给学校教育带来的这些变化,让人欣喜!

发布时间:2020-05-26 作者:魏倩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即将步入6月,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复课指日可待。今年两会,关于对在线教育的反思,复课后线上教学何去何从的讨论也成为了报道热点。

5月24日晚八点半,由《人民教育》记者主持的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直播就“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的价值何在”这一主题连线采访了两位重磅嘉宾,一位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授,另一位是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侯建彬。45分钟的直播访谈干货很多,小编特地做了文字整理,没有来得及看直播的校长、老师们一定不能错过哦~~

未来学校教育可能会走进“全域教学时代”

《人民教育》: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促使全国的全国教育系统迅速行动,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在线教学,在这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试验中,从教育管理者到一线的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都获益匪浅。两位嘉宾认为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发是什么呢?

640.webp (3).jpg

张志勇:这一场史无前例的居家学习,我愿意称之为一场伟大的教育试验。我们过去惯常的教学方式很多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在线教育成为居家学习很重要的教学组织方式。我个人认为,此次在线教育实践给我们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

疫情期间,我们的老师家长们都很焦虑,孩子们脱离了教室环境下直接进行管理交流的教学时空,我们很关心,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孩子们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在疫情防控之下的在线教育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我们学校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孩子的自我规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学习的自控能力,或者说在在线教育下面临重要的挑战,恰恰折射和反映了过去我们教育存在的不足。我们过去更多关注了孩子知识的学习,关注了应试科目的教育,但是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本身重视得不够。由此,我们要反思学校教育价值,到底是为应试教育服务,为掌握知识服务,还是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可能要思考的一个方面。

第二,我们要重新思考学校教育存在的形态。

在在线教育阶段,我们都在思考一个重大的关系,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网络教育的关系。居家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消弭了,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学生的学习从学校的环境转到家庭教育的环境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边界、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边界都在打通,未来学校教育可能会走进“全域教学时代”:学校主导的学生教育活动、学习活动,可以在过去的学校时空里进行,也可以在家庭和社会里进行,当然同样可以借助网络的方式来进行。

第三,在在线教育的阶段里,我们发现一个很重大的变化,就是教育的人力资源组织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还是以教师个体劳动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而今天在线教育的教育改革试验当中,我们虽然是被迫依靠在线来组织教学活动,但现在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包括大量在线的教研活动开始成为常态,它打破了时空地域的局限,也打破了过去本校本学科老师参与的界限。我在山东和很多老师和校长们探讨时,发现一个学科教师团队的协助教学方式是,同一个学科的课程结构里有若干课程,每个老师可以上最擅长的学科中最擅长的部分,打破了过去教学班的概念。这是在新的技术革命知识之下,教育的人力资源方式发生的重大重组。我把它叫做“集众化教育时代”,即集中众人智慧,形成新的教育方式来解放我们老师个体的教育生产过程。

侯建彬:在疫情以来,中国近两亿的中小学生完成了一场从线下到线上的学习大迁徙,这场大规模的在线教育试验中,我有三个方面的感受。

第一,我们的学生和家长迫切需要在线教育。从前大家可能觉得在线教育可有可无,但现在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疫情期间,为了响应教育部号召,帮助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我们和整个行业推出了免费的直播课,提供平台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程,用最好的技术来支撑,参与学生数非常多,学生和家长对于在线学习和在线课程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第二,整个教育行业也需要在线教育,我们现在认为,在线教育是推动和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各地分配不均的重要手段。用户能从网络课程中获得优质教师授课,这有利于解决部分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

第三,我们整个行业目前在线化还不够,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还有很多提升空间。硬件既包括我们的直播系统,也包括我们所提供的工具、平台和内容,软件包括我们的老师对在线教育的准备情况、对在线教育的理解,还包括市场、家长和孩子们对在线教育的熟悉适应情况,这些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迎接人机融合的新的教育时代和新的学校教育形态的到来

《人民教育》:在过去几个月的在线教育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在线教学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暴露了一些短板和问题,比如信息化条件不足、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师生的视力受到影响等等。我们应当如何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的积极一面,避免这些不足?

张志勇:现在大家都在重新思考和反思总结这场在线教育的试验,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教育尝试,我们是在应对新冠肺炎防控这样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停课不停学”,这是对我们教育信息化一场检验,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和挑战,也是一场重大的机遇。

经过这几个月的尝试和试行,大家都在谈一个观点叫做“线上和线下教育融合”。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既要打破线上和线下教育的对立思维,也不要简单追求所谓融合的思维,而是更多地看到技术如何重新建构我们的教育,迎接一个新的教育形态的出现。近年来,我在很多场合讲到智能时代的教育,我们要超越在线教育,也超越简单的线上和线下教育融合的思维,我更希望通过技术的嵌入来重新建构我们的教育平台,追求人机融合的新的教育时代和新的学校教育形态。

其中,我最关心六个问题。

第一是教师职业观的重建问题。我们现在的线上教育都很关注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任务意识、规划意识以及注意力问题等。而我大概在2月5日就提出一个观点,在这样一场不期而遇的新的公共卫生事件挑战之下,孩子居家的学习中,教师的管理比我们教师的教学更重要,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比教师上网课重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也比教师的教学重要。

在开放学习开放教育时代,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背景之下,教师的职业观中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成为知识的管理者,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职业观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是我特别关注的一个切入点。

第二是教师的课程观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大家都希望优质资源课程资源能够开放。在这个尝试阶段,我们拥有大量的资源,我们不是缺课程资源,而是缺教师的课程观、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师的课程再造能力。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过程,我们的老师如何给孩子提供有效的知识、经典的知识、开放的知识,促进孩子的知识加工过程,这是一个课程意识问题。

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课程意识不强。我一直在思考课程和教学的关系,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米的丰富性、多样性是课程问题,由巧妇来加工这一顿饮食,就是教学过程的问题,如果没有丰富的多样的“米”,只有一道主食,而不是可以选择的、可以开放加工的“佳肴”,怎么能完成孩子知识的创造和建构呢?

很高兴,如今在新的技术支撑下,教师的课程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在居家在线教育期间,很多地方把学生的学习建构在家庭试验的基础上,学校教育的链条开始发生变化。未来,我们进入常态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过程可能不是从课堂开始,而是要从家庭就开始了,这就是课程观发生了变化。其中也包括以大概念为核心组织的大单元教学,这些都是技术的支撑下课程观重构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教师要重构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的在线教学从哪里开始?不是从教师网课、当“网红主播”开始,而是从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开始。我们很多学校都开始给孩子们开学习的指导单和任务单,教学已经不是从老师教开始了,很多教学课程建构的第一个阶段是通过网络手段传递给孩子学习任务书和学习指导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接下来老师们再通过在线推送给他学习资源,然后在作业检测的基础上,老师们通过微课突破经典知识的教学;到第三个阶段,孩子们在经典知识的掌握和开放的过程当中提出很多问题,这时就要展开对话,进行思维开放,知识建构的过程。从这个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到,教学的流程已经开始重构,这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在技术支撑下的未来学校教育的教学流程再造。

第四,我们应该重构学生的学习组织。我们现在看到学生在自主式学习状态下有很多可喜的现象。很多学校开始和家长和学生一块做“学习公约”,孩子们在家里学习,家长和学生和孩子构成了一个学习的组织团队,过程中教师也参与了家庭在线教育;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形成一个共同遵守的学习公约,这就是学习的自主状态。

同时,大家也可以看到在线教育阶段,很多优秀的校长和班主任开始组建网络学习的小组,他们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一些老师开始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通过简单的网络空间,比如微信群,班主任们开始创造一个具有团体动力、互相激发的网络学习场,在其中举办知识竞赛,发出各种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我们还看到一个好现象,那就是老师们对于团队学习的评价,已经改变了过去简单的算术排队,而把团队的学习行为、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小组之间的协同都纳入评价范围,这是我们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当中,在技术支撑下重构了学生的学习组织形态。

第五,我们要重构学习的技术流程。我跟山东教育研究院的同志们研究通过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进行每一个学科的学科工具研发。现在学科的工具现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以各种App的方式来支撑学科学习。非常可喜的是,在这次新冠肺炎期间的在线教育当中,有的学校把语文的学习做成大单元教学,在每一个阶段开始有了技术工具的支持和嵌入,这也可以看出,我们要重构学科学习的技术支撑。

第六,线上学习基于数据的评价和管理,是我们未来教育最大的技术优势,也是我们的教育真正的走向科学的最可靠支撑。

在评价和管理当中,许多在线的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始被应用。比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每日简报,把孩子学习过程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反馈。在家校的沟通当中,我们有家校电子反馈联系单,也可以把家校沟通的事项通过网络空间进行沟通联系。再比如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建立起学生从自学到作业,到微课学习,到网上的对话学习的数据采集系统,再基于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和在线分析。在技术支撑下,未来教育会解放教师的劳动,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生态。我特别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以及人工智能的算法推动未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特别希望能够超越在线教育,用技术来重构教育,开创未来学校教育变革之路。

侯建彬:张院长的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可。首先,在线教育绝不是简单地把线下课程搬到线上。在线教学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只有结合学生的在线学习特点和需求,对硬件、软件,对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再造,才能组装好一堂真正的在线教育课程。我有四点感受和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640.webp (4).jpg

第一,一定要注意课程设计。在线教育课程其实和线下教育课程完全不一样,线下教育在备课环节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包括课堂节奏,但是对于一个在线课堂而言,这些远远不够的,因为工具变了,环境变了,场景变了,乃至人群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个变化非常复杂,比如如何进行课堂互动,以什么样的频度进行,我们在线下有线下的方法,但是到了线上,课堂互动一方面受限于工具,另一方面工具本身只提供了在线上才可以操作的方法,比如我们的课程,要求老师和学生每隔五分钟就要互动一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再比如,课上的课堂内容传授和教学过程有也有一些新的工具可以利用,比如视频,比如互动,比如张院长提到的小组PK,这些形式在我们平台上的应用效果都很好,这些都符合新的在线课堂设计。

第二,要注意数据分析。我们讲在线学习有很多优点,其中最核心优点就是孩子的所有学习行为都可以掌控,孩子们哪个环节注意力不集中,哪个环节听懂了,哪个知识点掌握好了,哪个方法技巧没有掌握,都可以通过数据展现出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数据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扔掉了数据,那就没有发挥在线教育最核心的优势特点。

第三,一定要注意平台环境,在线教育是依托于网络,依托于设备,依托于硬件进行教学的,不同于线下的教学,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环境本身的流畅影响了我们教学质量。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因为平台环境的不熟悉和平台环境的本身不完美,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选择好的平台环境,保证直播性能稳定。

最后一点,我们要要注意劳逸结合。在线学习需要孩子们面对网络设备,需要用眼的卫生,用眼的健康,每节课之间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每节课之间至少休息十分钟。。

疫情期间,我们结合自身积累的多年经验,也推出了直播课操作指南,对直播课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应对策略方案,帮助老师上好网课,感兴趣的老师们也可以参阅。

教育越走向未来,越应该重视教育的人文属性

《人民教育》:在今年的两会当中,有不少的教育界代表委员们都认为,线上教育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教育,技术正在对我们教育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重新建构,未来,开放式的网络学习会成为我们可预见的一种常态。两位对未来教育是如何展望的?

张志勇:对未来学校的教育的展望,我用四个关健词来概括:人文、开放、智能、创新。

第一,人文。未来的学校应该是更加人文的学校,教育越走向未来,越应该重视教育的人文属性,要更加重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重视尊重和成就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要重视让每个学生走向卓越。这是我特别想说的,越是走向科技革命,越是人工智能时代,越要关注人的情感,尊重人的个性,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这恰恰是机器时代所应该更加关注的事情。

第二,我特别想强调,未来学校是更加开放的学校,包括办学的开放,课程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也包括学校这种公共服务本身的开放,这都是我们所希望的,只有更加开放的学校,才能够更加充满活力。

第三,未来的学校是更加智能的学校。我这两年一直在谈人机协同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常态,我想,我们该交给机器的教学活动就要交给机器,该让机器辅助的就要大胆的辅助。当然我们该需要现场互动的、实践参与的、进行思维对话的、进行教学建构的一些教学活动,还是要在人机协同之下,发挥我们线下教育的优势。

最后我想说未来的学校是更加创新的学校。创新既是指向学校教育活动本身的创新,也是指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创新,更应该是指向孩子的创造性解放的创新,这是我对未来教育的一种展望,也是我特别希望的未来学校的改革方向,谢谢大家。

侯建彬:未来教育应该什么样,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技术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今天的在线教育引入了很多技术,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很多最新的技术包括大数据、 AI、 AR、VR、5G等等,很多新的技术还没有被完全走进教育,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新技术越来越成熟,它们会涌入整个教育行业,一定会给整个教育行业带来变革。

第二,是全面在线化。技术对教育深度变革后,不会再有纯粹的线下教育,所有教育都会有在线的因素。这里面会有很多革新点:比如内容会被革新,所有的课程内容都会与互联网与技术深度整合;再比如教师本身也需要变革,我们会变得更能拥抱在线,更能适应在线,更能驾驭在线。

第三,是数据化或者智能化。随着新技术的引入,所有孩子的学习行为都可以通过各种数据被呈现出来,这有助于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最后我想说,所有新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一些质疑伴随着一些异样的声音,这很正常。在线教育不完美,但是它的优势是非常大的。我相信家长和学生会越来越多地接受在线教育,共同见证在线教育带来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腾飞。

《人民教育》:感谢两位嘉宾接受我们的采访。

扫码看回放:

640.webp (5).jpg

《人民教育》记者魏倩据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现场速记稿整理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