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对高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6-29 作者:靳戈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话语体系创新是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方法。“四个自信”是当前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指南,是讲清楚中国实践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理论遵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工作中的挑战,应从党的理论与方法中汲取营养并以此为蓝本,批判地融合中外、古今和网上网下三方面话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四个自信;立德树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大学宣传思想工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建立“大宣传”工作格局,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利用教育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有利因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凝心聚力的优势,育时代新人。

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发展的力度很大、成效显著,但是需要面对的挑战也很多。除了思想认识、机制体制、传播手段等方面以外,话语体系创新也十分急迫。尤其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话语体系不仅要联接中外、融通古今,在“互联网是事业发展最大变量”的今天,还得兼顾网上网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从党的理论和实践中汲取营养。

话语体系创新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奠定了党的十八大以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基调。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系统阐发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其中,话语权、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的高频词与关键词。

按照通常的理解,话语体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某一领域标识性概念、范畴、表述,也包括话语权和话语方式;二是不同意义空间之间符号的可理解性与可翻译性。[1]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扎实的,是能够形成逻辑闭环的。但是,理论一旦进入表达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一些极具迷惑性的错误思潮,阵脚就有松动的迹象,话语未能完全发挥理论的现实解释力,有时候甚至不能自洽。

“话语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理论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维护文化安全、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方略,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的必然要求。”[2]共通的意义空间,是有效传播的前提条件。本文所讲的话语体系,就是这样一种意义空间。一方面,话语体系是扎根中国大地的概念、范畴、表述,是解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制度、传播中国文化的言语工具。如果缺少这一套言语工具,那么“中国故事”要么讲得寡淡无味,要么讲得一股洋腔洋调,非但不能弥合舆论的裂痕,反而会无休止地增加误解。另一方面,话语体系是不同意义空间之间传播的言语规则,是二者文化、习惯、律法的公约数。我们要避免“拾人牙慧”,而应该通过这套言语规则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要避免“自说自话”,而要用这套言语规则对接对方的文化、习惯与律法。所以说,话语体系既关系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又关乎向不同意义空间讲述中国故事。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就是在谋求不同群体、不同意义空间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凝心聚力的过程中,话语体系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思想的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影响动员的效率和效果。其中的关键在于,道理怎么阐释、故事怎么讲述—既要有中国特色,也要有世界胸怀,归结到一点就是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的守正出新。

构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体系,必须坚持“四个自信”

第一,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必须要能解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所取得的成就。这里的成就,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成就,而且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不仅是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的成就,而且也包括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成就;不仅包括新时期的成就,而且也包括新时代的成就。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必须能统筹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把时代性讲清楚。

第二,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必须要能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治国理政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项基本方略,从现实维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问题。社会主义遇到中国特色,就意味着这一问题只能由中国来回答、由中国共产党来回答。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体系,必须能统筹中国与世界两个方面,把地域性讲清楚。

第三,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必须要能解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百年来从解放走向富强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接续奋斗的历史。“他们(中国共产党党员)生根于人民之中,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3]这种党群相互依赖的关系,已经融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底色,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更离不开中国人民。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体系,必须能统筹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两个方面,把文化性讲清楚。

当前,“两个舆论场”[4]在一定程度上的分裂,表现在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互不“兼容”、境内舆论与境外舆论互不“理解”、主流舆论与支流舆论互不“往来”,其关键就在于各方面讲不清楚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讲清楚这三个问题,“伪问题”就不会甚嚣尘上,“真问题”才能引起应有的关注、得到必要的回应。讲清楚这三个问题,需要以“四个自信”构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构建这一话语体系的历史渊源与实践基础,必须要坚持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5]这套话语体系管不管用、好不好用,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术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历史问题和实践问题。中国道路走得好不好、通向哪儿,从根本上决定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的有效性与可信性。失去了中国道路作为支撑,所谓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难免沦为“空话”。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一话语体系的思想之本,必须要坚持理论自信。语言是思想的呈现,话语是语言的系统化。20世纪初,语言学的诞生为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变化提供了来自语言的解释视角,称为“语言学的转向”。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体系,背后是系统化的语言,根本上是一套科学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一话语体系的思想来源,准确、有效表达该理论体系是这一话语体系生来的使命。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一话语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实践保障,必须要坚持制度自信。制度是社会研究的一个基本面,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的顶层设计、宣传内容和反作用对象。这一话语体系必须符合制度、解释制度和完善制度,其合法性、合理性与必要性才得以彰显。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就成了“妄言”。

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这一话语体系的价值支撑,必须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必然带有价值判断。而其中是非曲直的标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果话语体系在价值问题上左右摇摆、语焉不详,那么其说服力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曾有一段时期,全盘西化的文化取向在国内一度甚嚣尘上。这是文化不自信的典型表现,之后的思想混乱就是不难预见的消极后果。话语体系无法解释当前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还如何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保持主体性?所以,没有文化自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就成了“软话”。

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对高校的启示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取向宏观、面向社会,是各方面宣传思想工作的蓝本。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受益人,这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面对的新情况。应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理论与新实践中汲取方向与方法,为立德树人工作继续注入宣传的力量。

第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须重视话语体系创新。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育时代新人的任务更加紧要。育新人首先要讲清新时代,尤其是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青年学生的新期待与新要求。在这方面,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和教育工作话语体系,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的两大渊源,已经做出了调整,高校亟须比照跟进。此外,高校工作的一大特点是面向校园,其宣传思想工作也应考量校园生活的话语体系。互联网已经成为与校园平行的虚拟生活空间,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更是很大程度上平移了现实校园的功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必须能驾驭互联网带来的文化快速迭代。

第二,话语体系创新应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史的重要经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绝不能凭空而来,必须面向当下的、具体的问题。例如:“网言网语”曾经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一股新鲜感,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这种形式上的新鲜感,他们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期待越来越务实—这就是当下的、具体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开他们关于生活的心结、回应他们的关切、解答他们的困惑,单纯的“卖萌”已经留不住他们的目光与信任。

第三,发挥“四个自信”的理论、舆论育人功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近年来,快速变化的国际性思潮通过国际交流和大众媒体向校园投射,互联网在嵌入校园生活的同时也“夹带”了各种与主流价值不甚匹配的亚文化。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现象,“不自信”正在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的消极因素。正因如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不仅要立足于“四个自信”,而且还要传播“四个自信”。“四个自信”是高度的理论抽象,向青年学生深入阐释这一理论抽象,需要宣传思想工作发挥理论、舆论的思想桥梁作用,“两论开花”“两论当家”,以话语体系创新解答青年学生关于个人成长、关于国家发展的“自信”问题。当然,“自信”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通过逻辑论证和实践印证出来的—这就是话语体系创新的具体表现。(作者:靳戈,单位: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

参考文献:

[1]冯俊.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哲学动态,2019(9):12-16.

[2]何毅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话语的崛起[N].学习时报,2019-09-27(1).

[3]杨明伟.毛泽东与初心使命[J].当代党员,2019(16):59-60.

[4]陈芳.再谈“两个舆论场”—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J].中国记者,2013(1):43-46.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