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做乡村教育的点灯人——记湖南冷水江市中连乡中心小学校长刘红霞

发布时间:2020-07-03 作者:李伦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干就是8年。”开车到高铁站接上记者,驾驶技术“菜鸟”的她,20多公里路走了50多分钟才到学校,“之前我可是在城区最好的学校当副校长。”她指着路过时的崭新建筑说。

读完她的三本专著——《童心缘》《一位乡村校长的行走方式》《思政教育在路上》,记者似乎为她找到了答案:做乡村教育的点灯人。

这个“点灯人”就是刘红霞,湖南冷水江市中连乡中心小学校长。

“斑驳的围墙,沧桑的教学楼,蓬草依稀的操场”;向同学们问好,孩子们“飞也似地散开了”;跟老师们打招呼,大家只“礼节性地点了点头,满脸疲倦”。刘红霞至今还记得2012年8月29日,第一眼看到“中连”的样子。

尽管有些思想准备,但刘红霞还是有些发愣。

19岁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中师毕业登上讲台,24岁就成为全市的教学能手、当上了副校长、推选为冷水江市第八届人大代表,27岁成为全市最大规模小学的教学副校长。教育对刘红霞来说,不是职业甚至不是事业,而是信仰。

如何将自己的信仰变成全校30多名老师的信仰,点燃500多名师生的内心激情,让这所乡村校焕发生机?

先改变学校的校容校貌,让师生们拥有一个美丽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这是刘红霞的第一步。

2013年正好是冷水江的校园文化建设年,借着这个机会,刘红霞多方筹措资金,和同事们自己动手,让学校“长相”一点点变了样:三幢教学楼全部翻新了,杂草丛生的校门变亮了,还用红木刻上了长对联;小小的乡村学校里,出现了“历史大穿越”文化长廊,出现了记载着各朝代著名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开心转转桶”,出现了“长出”安徒生、叶圣陶等名家童话的蘑菇、苹果,出现了“书虫小屋”“书香廊”等等,甚至连厕所也美化得“像是图书馆”。“学校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在学校工作了25年的潘佩兰副校长说。

第二步是带领老师们专业成长,通过外出学习、申报课题、参加比赛、编写校本教材、与城区学校“同课异构”等方式。“乡里妹子进城了”,55岁的杨让梨老师,回来跟大家描述到省城听名师讲座的情景,热泪盈眶。她说,自己这8年真的是“飞快进步”,当年走上讲台的时候,高中都没毕业,多少年了,学历低又一直在农村校的她,只满足于“认真教书”就行了,但刘红霞几次安排她外出学习,带着做课题,一字一句帮她改论文,前年,她居然晋升为高级。

老师们专业成长的故事还有好多。特岗老师杨文芳,入职的最初两年可以说没看过书,刘红霞来后,带着老师们读书并写读书笔记,“第一周我是敷衍了事完成的。”没想到刘红霞一字一句修改还写了评语。“这以后再也不敢马虎了。” 杨文芳说。半年后,刘红霞带她到邻县主持英语教师培训,派她到浙江学习,逼着她参加全市演讲比赛,“帮我修改演讲稿、帮做PPT,指导演讲技巧”,结果生平第一次演讲的她,居然拿到了全市第一。如今在市里最好的初中当英语教研组长的杨丽琼,人们惊讶于她的演讲和赛课频频得奖的时候,她说,是得益于在“中连”的被逼;公费定向师范生黄小柳,就是因为几个月的实习,就“再也离不开学校了”,成了“娄底市刘红霞名师工作室”的骨干。

说到“被逼”,副校长潘佩兰更有体会,“节奏太快了,有点跟不上”,她说,比如逼着大家读书还要写读书笔记;比如每周一下午的业务学习,别人许多学校也就大家一起说说聊聊就可以了,刘红霞不行,要搞讲座、做小培训,骨干老师们轮流上台,且不能空讲,一定要有讲稿有PPT。“以前我们这乡村学校,有几个人会做PPT啊?现在我们都习惯了,还会插入视频、搞背景音乐。”

第三步是“点亮”家长和学生。刘红霞说,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多,隔代照顾的爷爷奶奶们要么溺爱要么不会管,所以乡村学校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读儿歌讲文明”“八大常规习惯”“21天训练方案”“校园捡捡捡”“做闪亮的自己”等活动先后开展,每天中午家长们来送饭时,还组织学生小分队,劝阻家长们不要乱扔垃圾随意抽烟等。几年坚持下来,校园干净了,孩子们有礼貌了,之前在白墙上涂画的调皮男生,会用自己的双手掏下水道,会帮着老师一起画文化墙,“我的学校要闪光漂亮。”他认真地说。

见到每一个学生都叫“满崽”,为完成教学比赛母亲出车祸去世都没能第一时间赶回家,忙着学校的事几乎从未做过家务,29年里从未离开讲台哪怕当校长都坚持一周上四节课,主持市里的名师工作室风生水起,最近累得住院十几天……记者在学校采访的两天里,老师们数说的都是些琐碎小事,但就是这星星点点的小事,“中连”一点点亮起来了: 8年里,这个只30多个老师的农村校,有7人成为副高,还为其他学校培养输送了25名优秀中青年骨干老师;所以8年里,成功立项了两个省级一般资助课题,一个省级教育学会课题,拿到了两个市以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这在湖南的农村小学,可以说是开了先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李伦娥)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