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党建推动改革攻坚建设北京特色外国语大学

发布时间:2020-07-28 作者:​顾晓园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把“强党建、抓改革、促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坚持用新思想铸魂育人,以培养契合国家战略和首都功能定位的国际交往人才为目标,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改革,深度聚焦首都发展重构智库矩阵,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宏伟蓝图贡献二外力量。

关键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书记在现场”工作法;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交往中心行动计划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一以贯之坚持“书记在现场”工作法,全面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以抓责任担当促能力提升。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党建工作固化形成“三带”机制,基层党委、党支部和党员在“带动、带领、带头”上下功夫,逐渐形成示范和引领。主题教育过程中,各级党组织书记以“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师生”为导向,做到大事要事难事面前,始终在一线指挥,形成“书记在现场”工作法。各级党组织深入推进翔宇党建“331”工作法,以制度严基,以方法培基,以考评健基,持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坚持抓统筹、统筹抓,以抓创新融合促质量提升。学校党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党建必须融入中心工作的理念,以改革发展“一盘棋”的思路,将内设机构和“放管服”改革成效体现在二级单位推进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中,同时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基层阵地和改革发展事业前线高高飘扬。

坚持抓重点、重点抓,以抓落细落实出实绩实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倾力打造“心之约”工程,通过“午间食刻交流”“梧桐奖章”“青年成长导师”等机制,形成亲和型、对话型、平等型“师生关系”,着力构建“二外师生成长共同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师生充分发挥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中心工作和服务首都建设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让“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成为常态。

坚持首善标准,以“四金”目标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创新,形成“思专一体、专思融合”模式

打造思政“金师”队伍,深化思政“金课”改革。实施“红培工程”,突出思政实践育人导向,专业课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提升铸魂育人本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旅游管理教师团队,以“师徒制”教学,扎根讲台、知行统一,带领学生把学习成果写在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热土上。实施思政课“课堂—网络—实践”一体化改革,通过“专题领讲、集体研讨”,全面推行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在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学校宋振美副教授荣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特等奖。

打造思政“金智”成果,提供思政“金基”保障。全方位挖掘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成果育人要素,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旅游科学学院教师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系统提出福建省南平市“生态银行”建设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试点方案,把地方生态优势变成绿色发展胜势。推出“新思想译者讲”讲坛,担任两会同传和国家领导人传译工作的教师团队,开设“新思想进口译课堂”“新思想外译”等课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九大报告》阿文版主要译者与师生分享翻译感悟,探索“理解—认同—翻译”的新时代外语人才课程思政新模式。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多名教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求是网等刊发文章,积极阐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

立足首都需求,以“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模式,打造国际交往人才培养新理路,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持续推进从专业内复合、复合型专业到专业间复合的创新探索。按照蔡奇同志对二外“要更好承担培养国际交往人才的任务,要适应北京‘走出去’的各种需求”的指示精神,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外语院校国际交往复合型人才培养三阶段理论。在复合1.0阶段—专业内复合阶段,学校基于天然的学科专业交叉基础,通过专业内开设复合型课程,给学生复合式的学习体验。在复合2.0阶段—复合型专业阶段,以学校为主导,通过开设翻译人才实验班、国际商贸实验班等探索复合人才的培养途径。在复合3.0阶段—专业间复合阶段,学校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建立开放的跨学科选课平台、“主—双—辅”内嵌式培养方案和成本“0”增长的配套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升级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形成了“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新理路。

着力打造“复语—复合型”国际交往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一是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机制性地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二是打通专业壁垒,通过跨专业选课平台,内嵌入校内原有的课程体系来满足学生的复合需求。三是借助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由单一的校内复合跃升为多渠道的跨校、跨国复合培养。四是在不额外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满足首都社会发展及学生成长需求,扩大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整体提升复合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积极承担北京市“外培计划”、法国夏斗湖海外办学等多个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形成了覆盖中东欧16国的“贯培+本科”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特色。

强化首都意识,重构智库矩阵服务首都发展,以“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行动计划”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宏伟蓝图贡献二外力量

开展“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以来,学校围绕“国际交往中心特色化社会服务计划、智库研究服务计划、高质量精英人才培育计划”三大主题推进专项工作16项。组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等18个特色智库,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问题,开展北京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北京友好城市研究、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语言环境建设等专题研究,取得一批开创性成果。为及时、准确对外翻译北京市各领域公共政策,已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共计24万字的英文翻译工作。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贡献二外力量。学校教师作为高校系统唯一代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英文翻译工作。2020年2月以来,根据首都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学校党委迅速组建涵盖20个语种的“抗疫语言服务团队”,用20种语言录制《防疫小贴士》《入境进京温馨提示》等宣传视频,在机场、酒店、涉外商业楼宇播放,为外籍在京人士宣传防疫政策。第一时间承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外语服务,针对外籍人士普遍关心的防疫问题进行实时在线翻译解答。多语种志愿服务助力国门疫情防控,在接到任务两小时内组建由3个语种、33名师生志愿者队伍组成的防疫语言志愿服务专班,在没有硝烟的新国展“国门前线”连续工作13天,累计服务2,703个小时,为42个国家和地区的438名外籍旅客提供了多语种翻译。(作者顾晓园,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