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发布时间:2020-08-18 作者:唐景莉 韩晓萌 王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7月30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以及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把握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是下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教育系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研究生教育,这是新时代我国在教育领域步入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追求。

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表示,今年正好是《学位条例》颁布40周年,明年是《学位条例》实施40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现在每年博士生的招收量已经达到10万量级,硕士生的招收量达到百万量级。也就是说,现在的研究生体量、规模,比一开始搞研究生教育的时候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发现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更高,研究生教育在我们党和国家事务中的作用,应该是越来越大。我们以前认为研究生教育是教育最高端,是金字塔顶,是追求学术卓越。现在看来,研究生教育既要追求学术卓越,也要面向国家利益和国家需求。要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培养的阶段,要使毕业的研究生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高端人才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组成部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要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型发展中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认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研究生教育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中,形成历史交汇的当下和未来。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将成为全球创新和高等教育发展交汇的最佳的连接点和战略性的主线,呈现出创新和育人高度融合、相互滋养的一系列新的特征。新的特征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是造就未来高层次人才的国家最高的国民教育形式,是具有将全球国家和区域的优质资源汇聚的独特优势,进而达到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创新的需求,要通过培养卓越的研究生来引领创新的全球化、协同化、网络化,特别是通过研究生的培养结构的优化、教育形态的重塑以及育人方式的再造等变革,真正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

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承担一些新的任务,对导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导师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具有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高超的育人水平。

不少专家认为,高校一方面要在导师的遴选上把好关,另一方面要做好教师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上岗以后的持续培训,通过专业帮助和指导,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此外,还要创设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让教师能够更安心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评价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好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带领学生探索一些未知领域,探索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同学校之间、学校的不同院系学科之间都要加强经验交流。教书育人是一门学问,要把它做好,需要用心,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也需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认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让导师明确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职责,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研究生导师的历史重任。同时还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规律。规律就是让老师体面地生活,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以及育人当中。除了体面以外,对许多高校来说要做好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还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让导师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当中。第二是规矩。主要包括合作的规矩、知识产权的规矩、同行间的欣赏、批评和争论的交流规矩,特别是学术伦理和科学诚信的规矩等。立德树人的规矩是各项规矩的基础。

从学校角度来说,必须能够使得每一位教师都受到体面的对待。严纯华校长说,在提升教师的生活及研究条件上要尽力而为,更重要的是要优化评价体系,使得每一个导师把时间花在学生身上,而不是直接产生论文,直接产生奖项,直接产生帽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可以使教师感受到尊重,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借鉴。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培养研究生,必须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提出什么新要求,学科发展呈现什么样的新特点,科技发展有什么新趋势。人才培养的鲜明特点是面向未来。只有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我们培养的人才才更有适应力,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高校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学科专业调整。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看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要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本硕博培养的贯通衔接。要重视做好本科生教学工作,引导本科生在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更多地进行科学研究项目锻炼。这种本科阶段的“科教融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研创新兴趣和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是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高校培养的人才既可能从事科研工作,也可能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成长规律,要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招生、分类培养、分类考核,有侧重地培育高质量的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三是加强多学科协同培养。现在许多科技前沿问题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往往靠单一学科难以解决,需要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因此,研究生培养要注重多学科交流、合作、协同,为研究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搭建平台、提供支持,着力增强研究生跨学科协同创新的能力,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对于研究生教育培养,应以过程优化为抓手,完善研究生培养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合与分类,优化评价和考核体系。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正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教授所说,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而言是重要的战略契机。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进行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双一流”建设,把研究生教育打造成创新创造的策源地、服务发展的新引擎。(《中国高等教育》杂志记者 唐景莉 韩晓萌 王瑶)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