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砥砺奋进十年路 不忘初心再出发

北师大出版集团和安徽大学合资重组安大出版社10周年

发布时间:2020-10-13 作者:饶涛 陈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安徽位于中国经济极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天工神奇造化,留下了瑰丽的自然景观,黄山归来不看岳,淮河东去有余波,区位优势独特,涵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可谓人才似群星闪耀,文化领风气之先。承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的安徽大学,继上个世纪90年代入选国家“211”建设高校之后,进入新时代又成功入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995年2月,安徽大学出版社成立,这是安大校园丰厚沃土催生出的文化之花。

大学出版社是中国出版业的一个特殊“界别”,拥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和特定的资源母体。隶属于大学这个特殊身份,决定了大学出版社成立的初心是为了服务所在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其中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是重中之重。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初期发展,得益于安徽大学母体的滋养和培育,得益于坚守了服务教学科研的初心,在成立后的较短时间里出版了一批古文字研究、古籍整理、唐诗宋词研究、徽学及地域文化等特色学科的精品力作,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材等领域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发展,依托于国家改革发展的宏大背景和政策环境创设的基本条件,即将弱冠之年的安徽大学出版社,在立足本省走向全国的关键发展期,与千里之外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携手,开启了又一个10年的快速发展新征程。

乘势而上: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出版资源整合

2007年,在国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拉开了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大幕,改革的目的是明晰大学出版社的产权关系和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发挥市场配置在文化产品供给侧的积极作用,推动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在当时,转企改制是国家对出版行业的整体安排,大学出版社并没有例外。到2009年底,绝大多数大学出版社和其他各类型的出版社完成了转企改制,文化体制改革将出版产业的资源重组送上了快车道,从地方到中央,一批响当当的大型出版集团正是在当时的改革东风下纷纷组建起来的。

对北师大出版社而言,2007年是注定被写入社史的一年。这一年,北师大出版社顺利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工商注册登记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北师大出版集团。体制机制的转换催生了改革活力,一个以图书出版为主体、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和印刷产业发展为两翼,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化整体发展战略逐渐清晰并稳步推进。改革能否更进一步,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开展更深层次的资源整合,伸出合作之手扩大朋友圈,是当时北师大出版集团领导班子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

此时的中国出版业,经过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变革,正处于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所有参与者来说,可谓不进则退,今天我们看到的出版市场格局,实际在10年前就已基本定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整体部署,安徽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启动了转企改制筹备工作。在出版业集团化竞争格局下,安徽大学出版社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艰难抉择,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希望整合外部资源,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方是初步完成业务整合且积极拓展业务版图的北师大出版集团,一方是急需破解经营难题、渴望借力步入发展快轨的安徽大学出版社,双方战略需求极具互补性,因此一拍即合。从2008年起,双方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谈判、协商和准备。2010年新年伊始,原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明确提出“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打造合格市场主体和骨干企业”,“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骨干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重组……大力培育一批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专、精、特、新’现代新闻出版企业”。2010年3月18日,安徽大学与北师大出版集团正式签署协议,合资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大学出版社转变为双方共同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此时,距离安徽大学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刚刚过去4个月,可以说安徽大学同步推进了出版社改制和合资两项重要任务。这是国内大学出版社的首例跨地域、跨高校重组,震动了出版界,得到了安徽省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改革破局在文化体制领域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合资重组后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业务纳入北师大出版集团的整体规划,北师大出版集团派员对新公司实施共同管理,公司董事长由北师大出版集团推荐。同时,公司法人代表仍由安徽大学出版社派员担任,维护了地方出版社的属地管理原则。

合资重组能不能实现预期目标,集团化会不会流于形式沦为“麻袋装土豆”,北师大和安徽大学的出版资源整合如何达成“1+1>2”的效果?在双方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两所高校的出版人,用大刀阔斧的果决和踏石留印的勤勉,开始了一场前人从未面对过的改革大考。 

敢动真格:

体制机制转换催生发展新动能

如果说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为北师大出版集团和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合资重组谋篇布局,那之后的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具体工作,则是为安徽大学出版社强基固本、注入生机,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和业绩回应了人们的关切甚至是质疑。

北师大出版集团的务实和高效,让安徽大学出版社感受到了改革者强烈的进取心和使命感。2010年4月下旬,安徽大学出版社先后召开第一届股东会、一届一次董事会和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核心管理机构基本设立,管理层人员全部到位,新公司章程颁布实施,工商注册登记工作随后顺利完成。合资后的安徽大学出版社是北师大出版集团成员单位,其出版物署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品牌的形象整合只是换了一张皮,注入全新管理模式,才能由内而外,标本兼顾。10年来,北师大出版集团从管理层主要成员或核心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中,先后选派十余名优秀干部到安徽大学出版社任职。这些干部一到安徽,就沉下心来扎下根来,在安徽大学出版社的重要管理岗位担任实职,与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全体同仁团结一致、相互配合,将北师大出版集团在内控制度、选题建设、营销管理、综合运营等方面的成熟经验与安徽大学出版社实际相结合,共同致力于改善企业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而对于北师大出版集团来说,既实现了跨地区经营,又为其在安徽乃至华东地区的业务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安徽大学出版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平稳有序运行,发展基础日趋稳固。新公司成立以后,安徽大学出版社借鉴北师大出版集团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文件,不断完善创新,在规范的基础上推进创新规范发展。根据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战略需求,安徽大学出版社不断优化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设置及职责,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实施分社制、新进员工轮岗学习制、月度全员学习制、创意项目股权制等;优化专业分工体系,明确分社发展领域与发展目标,形成了人文社科分社、科学技术分社、基础教育分社、外语图书分社、学术图书分社等出版业务机构和财务与结算中心、营销与发行中心、印制与运营中心等日常运营机构相互支撑的生产组织架构;确立做强主业、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营造“系统学习,深度思考,积极工作,健康生活”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员工干事创业、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基础性的工作事无巨细,艰苦复杂,在合作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和高度一致的目标指引下,联合组建的安徽大学出版社领导集体敢于动真格,把体制机制改革中最硬的骨头啃下来了。

深耕出版:

调结构,稳增长,夯实主业基本盘

合资重组后,安徽大学出版社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取向,坚持“服务教育,弘扬学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办社宗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选题结构。夯实中小学教材教辅出版,奠定安徽大学出版社的经济基础;拓展高等教育教材,服务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努力打造学术精品,扩大品牌影响力。

教育出版方面。教育出版是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基础,也是合资重组时确立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基础教育领域,安徽大学出版社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品牌提升战略,依托安徽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地方版教材、中小学二类教材及评议教辅、中小学测试卷及同步作业等出版力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版教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廉洁教育读本》、《家长学校教材》等独具特色的中小学教材渐成规模,选用地区逐步扩大;北师大出版集团授权出版的配套北师大版国标教材的评议教辅用书深受好评;市场类教辅坚持自主研发和选题引进两条腿走路,《“万友”测试卷》《合肥八中校本作业》《大联考》《创新作业本》等重点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在高等教育领域,安徽大学出版社依托安徽大学以及省内其他高校的教学资源,按照“专业化、精品化、系列化、配套化”的发展思路,以国家级别、省级规划教材与校本教材建设为基础,系统规划专业教材建设,整体提升高校教材出版质量与出版水平,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适用于高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系列教材与教辅用书,其中两种教材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别规划教材,两种教材列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82种教材列入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省级别规划教材,79种教材列入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三五”省级规划教材。

学术出版方面。学术出版是安徽大学出版社的特色之源,是服务大学母体和地方文化的基础板块。

安徽大学出版社以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为抓手,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的选题规划立项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出版基金等支持,出版了一批导向正确、内容健康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的精品图书。

《楚帛书诂林》《上博楚简文字声系(1—8)》《徽学文库》分获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楚系简帛释例》《金代文学编年史》获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自安徽省组织评选“十佳皖版图书”以来,安徽大学出版社每年均有图书入选年度“十佳皖版图书”。

《当代俄罗斯哲学译丛》《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战国文字摹释总集》3个项目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抗日复台档案选编》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张廷玉全集》《桐旧集》《桐城派名家尺牍》等5个项目入选“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桐旧集》《吴潜全集》《吴震生全集》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4年,安徽大学出版社获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后期资助成果出版基地,是安徽省首次获批的出版机构,至今已有10多种图书获得资助出版。

《陈垣全集》《张英全书》《上博楚简文字声系(1—8)》《全唐诗词语通释》《梦想的力量——中国梦青少年读本》《徽学文库》《尔苏语词汇通释》《姚文然全集》《安徽省图书馆藏桐城派作家稿本丛刊》等13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诗情画意的安徽》《明清徽皖篆刻简论》《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先后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其中,《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2018年由韩国昭明出版社以韩语出版。

合作共赢:

规模与效益稳步提升,人才建设成果显著

合资重组以来,安徽大学出版社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有效品种不断增加,渠道拓展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办社条件不断改善。

合资重组前,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基础教育图书品种主要为地方版二类教材与合作教辅,高等教育图书主要为安徽省内高校公共基础课教材与校本教材,安徽省外市场主要以馆配市场与少量零售市场为主。

北师大出版集团充分发挥安徽大学出版社的自身优势,将安徽地区适用的基础教育类教材教辅业务通过授权等方式与安徽大学出版社开展联合运营,安徽大学出版社的经营规模得以迅速扩大。2019年,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年度销售码洋较合资重组前翻了两番,呈现出高等教育教材、基础教育教材、教辅类图书、一般图书与学术专著等多品种共发展的新格局;教辅类图书从零起步,已成为出版社的重要经济支柱。合资双方均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预期目标,双赢局面令人振奋。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合资重组起步时,安徽大学出版社的人员队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方面均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合资重组以来,安徽大学出版社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尤其是编辑与营销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出版人才队伍基本形成。2019年,编辑、营销和印制等专业人员占比超过70%,优势兵力向一线业务岗位集聚;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下员工占比三分之二,真正做到了专业骨干年轻化;从职称结构来看,中级以上职称员工占比超过60%,基本做到专岗专才专人;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60%。在安徽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出版社的办公场所、库房等基础设施均得到彻底改善。2018年5月,安徽大学出版社搬进新办公大楼,从根本上改善了发展环境,企业面貌大为改观。

放眼未来:

深化京皖资源互通机制,聚焦高质量发展

(一)以合作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安徽大学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

合资重组,壮大了安徽大学出版社的体量,扩大了安徽大学出版社的规模,提高了安徽大学出版社的效益,进一步增强了共赢的信心,拓展了深度合作的空间。今后一段时间,来自北师大出版集团的产品资源或管理资源的输入,将继续在安徽大学出版社的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安徽大学出版社将开展更广泛、更多样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的特有功能,充分发挥安徽大学在省内高校阵营中的龙头作用,大力推进安徽大学出版事业的发展,为安徽高等教育创新突破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安徽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10年的发展与积累,安徽大学出版社经济实力与专业基础大大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但面对内容产业的技术迭代和发展变局,双方应持续投入更多资源不断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尤其是高级出版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安徽大学出版社将从战略高度落实好人才建设规划,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进一步促进两校出版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共建共享,助力安徽大学出版社创新治理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以特色为基调,进一步增强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创造力

安徽大学出版社高度重视发挥特色与优势,坚持在地域文化及传统文化重点领域耕耘,突出徽学、桐城派、地方戏曲三大核心出版板块,围绕汉语言文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徽学及地域文化研究、创新与发展等专业领域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但学术高地的基础还未充分夯实,高峰的培育尚需时日。我们要大力弘扬“坐冷板凳”精神,在优势选题板块下苦功夫,在深耕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让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四)以融合为取向,进一步增强安徽大学出版社的产品创新力

安徽大学出版社需要加快智慧出版步伐,加大智慧出版工作室建设的力度,高效利用AR/VR、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对内容资源进行多元开发,实现呈现介质多元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有效满足读者获取知识渠道和方式多样化的需求。

姥山塔如羊毫笔,够写青天八行书。安徽大学出版社将根据安徽大学与北师大出版集团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不忘大学出版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初心,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握机遇,坚持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着力转型发展,稳步提升品牌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改革促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以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资源整合巩固和扩大自身优势。在做大做强出版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板块支撑发展新模式,传承“徽腔徽韵”,融汇“徽调京腔”,用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回馈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期待。(饶涛 陈来)

 

安徽地方文化研究系列 

 

《陈垣全集》 

 

古籍整理系列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13日第10版 版名:教育展台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