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理论在思想碰撞中迸出火花——记天津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验室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0-10-14 作者:陈欣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深秋的天气日渐寒凉,在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间会议室内,气氛异常火热。天津市社科实验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验室第1期“本硕博一体化热点问题面对面”活动正在进行中,师生们讨论的主题是“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此次抗疫斗争中,很多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比如被誉为‘全网最美姑娘’的年轻护士朱海秀,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疫精神,忍不住肃然起敬。”天津师大二年级本科本科生肖晨阳说。

三年级本科生曹乘玮讲述了自己亲人的故事:“今年春节期间,我姑姑作为医护人员,也参与到武汉一线的抗疫斗争中。前线的亲人牵动着我们全家的心,我们既担心又自豪,我父亲也带领我参与到社区的防控工作中。”

“疫情期间,我们班也出现了很多志愿者,参加到社区的防疫工作中。正是这种抗疫精神,成为我们各族人民经历了疫情大考,取得重大抗疫成果的澎湃动力。”四年级本科生汪君仪说。

理论在思想的碰撞中愈发清晰明朗。在提问环节,有学生问:“我们应当如何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曾当过5年兵的博士生罗兴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认为应该在实践中丰富我们的抗疫精神。我经历过汶川地震,那时我是被保护者。后来我经历了2015年尼泊尔地震,作为一名边防军人我成为保护别人的人。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只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始终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奋斗,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其实每个尽责担当的人,都是英雄,都是功臣。”马院教师孙旭认为,抗疫斗争中运孕育的抗疫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精神谱系,而且标志了中国精神的新高度、新境界,“伟大抗疫精神已转化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强大力量,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只有深刻理解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才能更好地把它运用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但不反对意识的反作用。抗疫精神作为中国人民鲜明的意识标识,也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马院教师魏进平总结道,“只要我们人人负责,个个担当,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产生不平凡的力量。”

天津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市2019年设立的首批社科实验室中唯一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社科实验室,承载着各方面的期冀。该实验室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运营建设,马院教师魏进平担任实验室主任。

魏进平介绍,“本硕博一体化热点问题面对面”是该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聚焦“受教育者”的一个探索项目,旨在促进广大师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以用促行,知行合一。第2期的主题是“弘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实验室后续将推出聚焦“教育者”的“大中小幼思政课教师一体化难点问题面对面”,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进行“实验”探索。(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陈欣然)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