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俄罗斯来华留学生波丽娜:2020,我将永远铭记

发布时间:2021-01-08 作者:波丽娜(俄罗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杂志

编者的话: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在中国生活学习的来华留学生来说也是难以忘怀的一年。在武汉举办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型专题展览,有一个章节为“他们选择留下来”,其中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支由来华留学生组成的“钢铁侠”志愿者团队。这些来华留学生分别来自13个国家,在疫情来临的时刻,他们选择留在武汉,留在中国。阿富汗籍留学生杨康说:“我知道,武汉正处于困难时期和关键时刻。作为一个在战乱之地长大的人,作为一个无惧死亡、誓与朋友共进退的人,我怎能在老师和同学们遭受苦难之时弃之而去?不,我要留在武汉,与大家并肩作战,我要为武汉抗击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在中国有许多这样的来华留学生,在危难时刻他们选择和中国人民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他们亲历了抗击疫情的整个过程,对中国社会有了更加真切的感知,对中国政府“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时间已跨入新的一年,他们的故事仍旧温暖、感动、激励着我们……

2020,我将永远铭记  

文|波丽娜(俄罗斯) 

华东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p39.jpg

“最后一年的寒假,我还是要留在中国。”2020年初,即将毕业的我如是回答亲朋好友。当时一切如常:学期结束,考试通过,图书馆、体育场、食堂人来人往,校园里充满活力。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每个人都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过完春节,我马上就回来,我们很快再见哦。”谁也无法预料,原本“很快就能再见”的假期竟变成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一个寒假。

疫情刚暴发的那些日子,我身边很多人都感到恐惧和担忧。当时,大部分留学生都已回国,留学生公寓变得空空荡荡。我忘不了2月初的校园,从宿舍出来沿着丽娃河慢慢行走,夏雨路、友谊路,校园里的每一条小道都变得寂静无声,到处看不到行人,只有孤零零的小野猫偶尔悄悄经过身旁。

我收到了许多来自俄罗斯的问候,朋友们都问我怎么还没回国,现在中国的情况怎么样。我总是自信地回答:“虽然日常生活变化很多,有些不便和不习惯,但是我们学校里很安全,我还是要留在中国,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克服难关。”

我有过紧张和担心,但并不感到恐慌,因为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留在学校的师生在学校号召下团结了起来。华师大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通知、留学生办公室编辑整理的关于疫情防控的信息、口罩和体温计的迅速发放等一系列措施让在校的中外学生都感到安心,也让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

因为疫情,我们开启了新的生活模式,每天的体温检测、消毒工作和佩戴口罩成了每个人的日常习惯。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更成熟,更深刻地意识到健康就是一切。每个人也变得更有责任感,从最艰难的2月到全国复工复产,我们跟中国一起经历了这次抗疫。“学校和你们在一起”这句话让我们这些留在中国的外国学生坚持了下来。有的同学在上网课,完成个人学习计划,也有的同学已经完成毕业论文,通过了答辩,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初夏的毕业季,校园里鸟语花香,绿荫如盖的梧桐道上又能听到华师大姑娘们的笑声。绿草如茵的运动场上,又能看到运动健将们奔跑跳跃的身影。一切都在慢慢恢复正常。看到这些场景,我真心为中国感到骄傲。在全球疫情蔓延扩散的情况下,中国第一时间采取的系统性防控措施卓有成效。我们见证了中国人在抗击疫情时的勇气和决心,见证了中国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见证了每一个个体的责任心和万众一心团结抗疫的巨大成功。我相信,许多留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跟我一样,在这个特殊时期,跟家人朋友聊天时总会提到中国的防控措施和经验,会和他们分享疫情时期应有的自我保护知识。我由衷地感到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作为来华留学生,在整个抗疫斗争中我个人也许没有作出多少贡献,但在这个特殊时期,我跟其他同学一起成为这场战斗中的小战士,跟中国一起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困苦,也感受到疫情防控成功的喜悦。在毕业之际,我告别华师大美丽的校园,告别这一路走来一直陪伴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特殊时期我的第二个家——中国,感谢学校对我们留学生的照顾和关怀,无论身在何地,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华师大的留学时光和中国人民的友情。我们的抗疫故事,我将永远铭记。

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