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民族地区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路径探索——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3 作者:朱保贤 杨廷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摘 要: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在农村,而民族地区山村学前教育则是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铜仁市大力建设山村幼儿园,为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但也存在着办园环境有待改善、教师专业化水平依然偏低及课程实施适宜性不够等问题,应该从政校园联动入手,加强山村幼儿园建设指导;研训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山村幼儿园教师业务素质;因地制宜,加强本土化山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

铜仁市位于黔东,与湘渝交界,属武陵山区腹地,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更是贵州省乃至全国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2012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铜仁市松桃县实施“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资助当地举办了100所山村幼儿园,探索了山区发展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2015年,铜仁市实施《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按照每村有10名以上3—6岁适龄幼儿建设1所山村幼儿园的标准,两年间充分利用村小、教学点闲置校舍、村委会办公楼或租赁民房形式建设山村幼儿园,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有力缓解了民族地区山村幼儿“入园难”问题,也为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经过几年的实践,铜仁市山村幼儿园建设成效显著,有力解决了民生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园所建设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不高、课程资源不适宜等问题。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适合走什么路?如何提升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时强调,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发展新路【1】。基于铜仁市山村学前教育发展实际,为更好地推动山村学前教育提质升级,唯有走一条既不同于东中部和西部其他省份,又区别于城市的,本土化、具有山村特色的发展道路。

政校园联动:加强民族地区山村幼儿园建设指导

组建政府—高校—幼儿园发展命运共同体,指导山村幼儿园发展。山村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发展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作用和地方高校的引领作用,调动山村幼儿园的积极性,共建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即政府—高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铜仁市依托贵州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提出了“125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计划”,助推铜仁市山村学前教育提质升级。“1”是指所高校,即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统筹引领。“2”指在铜仁市各县(区)分别培育两所优质幼儿园。“5”指每所优质幼儿园分别带领5所山村幼儿园发展。通过政府、高校和幼儿园协作,在办园理念、环境创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有质的飞跃。实施五年来,分别带领了130多所幼儿园提质升级,收到了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功效,有力促进了铜仁市学前教育发展。

组建县域幼教集团,推进优质园引领山村幼儿园发展。山村幼儿园属于微型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财物等方面投入不到位,运行不畅,内生动力不足,急需外力推动,集团化办园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2017年,铜仁市印发《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实施方案》,要求各县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优质园领办分园、优质园帮扶薄弱园、乡镇中心园托管山村幼儿园等方式,探索了以县(区)级实验幼儿园为龙头园,各乡(镇)中心园为骨干园,各山村幼儿园为成员园,组建“县(区)级优质幼儿园+乡(镇)中心园+山村幼儿园”县域幼教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园,进一步盘活教育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组建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为保障幼教集团高效运行,铜仁市教育局还制定了集团化办园管理机制,在区域内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强带弱,协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园格局[1]。在集团园内部推行县(区)级优质园统筹指导,派骨干教师下乡支教;乡(镇)中心园分类指导,协调师资、活动材料等资源帮扶山村幼儿园发展;山村幼儿园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主动配合乡镇中心工作。通过上下齐努力,铜仁市山村幼儿园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研训结合:提升山村幼儿园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和关键,要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重点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2]。国际经验也表明,幼儿园教师队伍及其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质量[3]。山村幼儿园办园质量提升的当务之急是提升山村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

输血造血结合——培养地方市级—县(区)级—乡(镇)级教研团队。提升山村幼儿园教师业务素质的根本路径是打造多层级的教研指导团队,加强教研指导。铜仁市教育局聘请行业专家、高校专家学者、优秀园长、骨干教师等构成市级教研员,主要职能是培训指导县级教研员,县级教研员再指导乡镇教研员,乡镇教研员再帮扶指导村级幼儿园。经过多年探索,逐步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教研网络, 分层指导,并制定了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制度,形成教研工作常态化机制,实现以研促教目标。同时,优质园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定点帮扶,帮助山村幼儿园教师提升教学实践水平[4]。

培训自学结合——扎实开展幼儿园课程基本原理深度学习。针对山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较弱的现实问题,一方面,通过培训加强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假期,全方位、多层次、有系统地开展幼儿园课程理论培训,使新入职山村幼儿园教师明确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主旨,促进山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主管部门、集团总园还准备了学前教育专业相关书籍供山村幼儿园教师阅读,不断强化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

专家驻园指导——手把手指导山村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了提升山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铜仁市实施“专业引领”“理论研修”和“基地实践”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专业引领方面,专家驻园指导,建立专家工作室,扎根山村幼儿园,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在理论研修上,引导山村幼儿园教师明确幼儿园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转变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在基地实践上,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游戏活动,为幼儿室内外的游戏创造和提供丰富的材料,拓展幼儿游戏和玩耍的空间,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因地制宜:加强本土化山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质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以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园本化为突破口,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宜山村特点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合理建构乡土课程体系,提升山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更新观念。帮助山村幼儿园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加强幼儿园课程理论学习,根据山村幼儿园办学现状,科学制定山村幼儿园课程目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有效实施课程教学,并拟定符合山村幼儿园特殊性的课程评价标准。

共建共享。开发并用好用活山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山村地区有着城市所没有的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花鸟虫鱼、一草一木等皆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材料。山村幼儿园课程需要充分吸纳山村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游戏、儿歌童谣等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风貌、地域文化和乡土元素融入课程,让课程贴近幼儿生活,培养幼儿爱山村、爱家乡的情感。

园校协作。探索山村幼儿园的混龄教学适宜性课程。山村幼儿园规模小、幼儿少、条件差,3—6岁的孩子均在一个班级,混龄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山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手,且混龄教育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是新鲜事物。因此,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山村幼儿园的特殊性,组织专家团队构建了一套适宜山村幼儿园混龄教育 的课程体系,编写了《山村幼儿园混龄班主题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及配套绘本,服务于山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包兵兵.以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区域学前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基于贵州省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现状的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6):26-30.

[2]黄胜.黔南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分析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2):36.

[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124.

[4]冯大红.山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基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实践经验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本文系2020年贵州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重大课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机制研究”(课题号:ZD202011)阶段成果。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