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即将在厦门举办

发布时间:2021-04-21 作者:黄鹏举 于珍 黄璐璐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4月21日厦门讯(记者 黄鹏举 于珍 黄璐璐)今天下午,记者在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4月23-25日,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协办的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将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

微信图片_20210421175544.jpg

发布会现场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国明,福建省教育装备与基建中心主任何光辉,厦门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书记、主任戴鹭坚,厦门市商务局会展处负责人陈希进等出席发布会对本届教育装备展示会整体情况和筹备情况等进行介绍。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30余家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本届展示会展出面积17万多平方米,9000多个展位,汇聚来自我国以及美国、德国、丹麦、芬兰、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1300余家企业,集中展示2万余件各类教育装备产品。”夏国明介绍,本届展示会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教育装备行业蓬勃发展的良好业态。本届参展企业规模及覆盖面、产品服务品质、参与性、交互性较往届进一步提升,同期将举办30多场专业论坛、学术会议、教育教学成果交流等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前沿热点问题,内涵更加丰富。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展示会九大亮点彰显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第一大展的标杆及风向标作用。

参展企业的规模层次再提升。参展企业中,有诺基亚、松下、佳能、联想、腾讯、海尔、中国电信等世界500强企业;海信、长虹、创维、京东方等中国500强企业;有深圳大疆、虹软科技、深圳光峰等在本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高科技企业;有沪深上市企业2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5家。参展企业中,制造业企业552家,占全部参展企业的42.5%;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企业178家,占全部参展企业的13.8%;科技和技术服务类企业279家,占全部参展企业的21.5%;批发零售(代理商)类企业186家,占全部参展企业的14.3%。参展企业的属性占比基本反映了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主,从事教育信息化和科技服务(集成)类的企业占到总体的三分之一。

展示平台的外延属性进一步拓展。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部署推动下,教育装备企业愈加注重科研投入、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装备企业在向科技创新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在教育装备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下,也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企业的加入。这一发展趋势也推进了展示会从单纯的教育装备类产品展示升级为最新科技成果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展示,使得展示会服务平台的外延属性得到进一步拓展。参加本届展示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556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42.8%,比第78届展示会增加107家。参展企业共拥有专利13.07万件。同时,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装备生产制造企业的水平也得到快速发展,教育装备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本届参展企业中有847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占全部参展企业的65.2%。这一数据表明,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正逐步成为展示中国制造水平和实力的又一大平台。

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动向日益凸显。本届展示会教育信息化类参展企业404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1.1%,比上届占比略有增加;人工智能类企业53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8%,与上届基本持平;创客教育类企业41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1%,比上届占比有所下降。从本届参展的2万余件产品情况来看,其中软件类产品5287件,计算机硬件及相关产品4266件,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相关产品760件,教育云产品261件。创客、物联网及STEAM产品320件,机器人和无人机产品304件。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类产品有138件,护眼产品128件,人工智能产品168件,78件人脸识别产品。

同时,在积极响应国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号召下,本届展示会有676件艺术教育类产品(含数字化产品)和1464件体育产品(含塑胶跑道、运动地板等)展出,比上届展示会增加31.3%。2022年北京冬奥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本届参展商也带来了冬季运动装备,譬如冰壶和室内滑雪机,让身处南方的师生有机会接触到冰雪运动。展示会期间,“校园急救教育和近视防控工作交流会”将聚焦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围绕如何推进校园急救教育培训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会参与性交互性进一步增强。“线上中国教装展”作为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移动端的官方“展会指南”,共设置了十大主题展馆,集产品展示、成果交易、高端论坛、合作交流于一体,通过3D、VR、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企业打造三维立体展厅,展示企业产品及360度全景线上展示会,践行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模式,打破时空局限,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线上中国教装展”实现了在移动端随时随地查阅展商名录、展品目录、预约洽谈等功能。智能检索配合一键获取展位导航功能让查找企业展位轻松便捷;展会活动现场视频直播,会后随时回放,让每一段精彩内容都不会错过。此外,为提升本届展示会现场互动性,合理有效地引导展馆人流饱和度,展会期间将开设现场“展台寻宝”活动;为及时了解参展商和观众的需求和观感,展会期间可在“教育装备网”微信公众号头条推文下,发表参展观展的心得体会和意见需求,主办方将及时进行解答并作出反馈。 

同期活动更贴合教育发展新趋势。为期3天的展示会将举办“首届全国书香校园阅读大会”“第九届全国名师名校长峰会”“校园急救教育和近视防控工作交流会”“中小学实验教学创新与考评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契机。本届展示会的同期活动较以往更加贴合教育发展新趋势。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厦门,他们将聚焦教育与装备改革发展关键环节,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分享优秀教育实践,服务和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届时,一系列专业性行业研讨会、论坛、教育教学成果交流等活动将轮番上演,与参展企业展示的产品和服务相互辉映,为科研机构、业内商家、与会观众打造一场场深层次探讨教育装备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行业盛会。

聚焦热点难点,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与中国教育报将于本届展示会期间,联合举办“第九届全国名师名校长峰会”。本届峰会包括“健康防近”和“智慧教育”两个专题论坛。论坛以专家解读、学校案例分享和现场对话讨论等形式开展,还特别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教育及教育装备领域研究专家、全国名师名校长作专题报告。此外,本届展示会将举办“校园急救教育和近视防控工作交流会”,邀请教育部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司有关领导介绍校园急救教育培训试点工作情况,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2021—2025年)工作方案》等政策进行解读,并启动全国急救教育培训试点单位征集工作;“中小学实验教学创新与考评论坛”邀请了专家学者对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及文件进行解读,并分享中小学实验教学创新优秀案例。

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建设美丽书香校园。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进校园高质量开局,践行全民阅读战略部署,本届展示会将开展书香校园阅读相关活动,一是“首届全国书香校园阅读大会”,二是“首届书香校园阅读教育教学成果交流活动”。

聚焦信息技术,发掘教育发展新动能。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驱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届展示会将邀请业内专家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如何加快形成新的教育发展驱动力,助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大数据+AI双轮驱动新时代教育创新高峰论坛”将邀请专家学者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数据赋能与路向、城市教育大脑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AI+教育-信息化时代创新教育变革与转型等进行探讨;“全国生态校园建设暨人工智能时代精准教学方式变革高峰论坛”将组织邀请全国教育界专家、科研机构、企业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利用AI与大数据技术助力精准教学,探讨如何将技术与教学场景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效、更公平的教学效果,推进全国生态校园建设;“智能教育发展论坛”将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各级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机构、企业负责人等就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等进行交流。

参展企业开拓创新,推出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教育装备是教书育人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相关企业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后疫情时代”,本届展示会参展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研发上持续发力,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为各级各类学校转变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办学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自1980年举办以来,不断顺应时势变化,聚焦国家政策和教育热点,创新办展理念和办展方式,推动参展企业和参展产品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展示会整合营销、调解供需、技术扩散、产业联动、促进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功能,为教育装备企业树立品牌、推介产品,向全社会展示教育装备行业发展走向,感受教育装备领域创新脉动,分享教育装备产品信息提供了重要窗口。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